专家:美英澳核潜艇合作公然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在本月举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上,美英澳三国开展核动力潜艇合作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并遭到多方批评。批评人士指出,美英澳核潜艇合作造成严重核扩散风险,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破坏全球战略稳定与平衡。 巴基斯坦国际政治专家苏尔坦·哈利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英两国借核潜艇合作,准备向澳大利亚转让武器级核材料,这是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公然违反,将威胁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巴基斯坦国际政治专家 苏尔坦·哈利:如果核潜艇到达澳大利亚,就意味着将危及22个国家和两个大洋,这是完全不受欢迎的。这不是我个人的说法,澳大利亚的近邻新西兰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核潜艇在其领海内是不受欢迎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也对此表示担忧。 印尼前驻华大使 苏德拉查:印尼已经向澳大利亚阐明,希望澳方能遵守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的承诺。美英澳核潜艇合作计划允许澳大利亚购买8艘核潜艇,这将改变地区的安全局势,不仅是印尼、东盟,我觉得还包括中国,都坚决反对任何进行核扩散的行为。 巴基斯坦国际政治专家苏尔坦·哈利认为,美国一方面协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并准备转让武器级核材料,另一方面又用制裁等手段打压一些国家的核研究,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巴基斯坦国际政治专家 苏尔坦·哈利:美国一方面压制伊朗、朝鲜等国家,另一方面反而武装其他国家,特别是像澳大利亚这样没有面临任何威胁的国家,我认为这就是最明显的双重标准。
美媒:西方民主国家都在分裂,不只是我们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5日文章,原题:不只是我们,西方民主国家都在分裂。6月的同一个周日,在法国、哥伦比亚和西班牙举行的3次重大选举,显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民主的基本情况: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老牌政党和人物的垮台,以及“不断寻找替代者--随后又很快出现更多的不满--寻找其他替代者”的循环。 持续的“动荡和散乱” 法国最近的选举凸显了影响西方几乎所有民主国家的变化趋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法国一直由左派(社会党)或右派(共和党)的主要政党执政。而在2017年,选民抛弃了这些政党,其候选人没能进入总统选举的第二轮。马克龙作为一个中间派参选并获胜,与任何现有的政党脱节。 然而,马克龙刚开始提出政策,就轮到自己被破坏了。从2018年底开始,“黄背心”街头抗议活动使法国陷入了一年的政治动荡。尽管如此,今年4月,马克龙再次当选,两个传统政党的式微再度在选举中得到确认。马克龙与极右翼“国民联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较量并最终胜出。然而,仅过了两个月,国民议会选举时,选民突然掉头反对马克龙。左右两边更激进的政党的成功使总统失去了议会多数,令国民议会分裂到一位分析家所说的“动荡和散乱”的地步。 政府更难组建 哥伦比亚总统选举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与法国一样,两大老牌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都垮了。现任总统伊万·杜克是一个温和的保守派。今年第一季度,该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8.5%,杜克也应对了邻国委内瑞拉170万难民的大规模涌入。尽管如此,杜克离任时的支持率仅为20%。面对部分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预算困难,他曾提议对许多普通商品和服务加税,从而引发了长达数月的街头抗议。 同一天,西班牙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地方选举。自佛朗哥时代结束以来,该国一直由占主导地位的中左翼和中右翼政党轮流执政。但从2014年开始,西班牙政治急剧分化。这一年,一个新的政党Podemos(“我们能”)从自发的“愤怒者”街头抗议运动中产生。2015年至2019年,西班牙举行了4次全国大选,目的是组建稳定的执政联盟。5年来,西班牙的两党制分散成一个笨重的五党制。西班牙首相、工人社会党领导人佩德罗·桑切斯被迫组建了西班牙第一个联合政府,以便在议会中形成微弱的多数。 但西班牙最近的地区选举暴露出选民对这个脆弱政府的不满。西班牙人口最多的安达卢西亚地区一直是社会党的大本营。然而,保守的人民党却在此次该地区选举中获胜。 美国人的不满 这些不同国家的选举显示,民众的不满具有普遍性,而且极易被动员起来。然而,当新兴政党或独立候选人当选后,选民也会迅速将矛头转向他们,这是一个持续动荡的过程。在经济方面,选民的不满源自全球化对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收入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破坏,以及不平等的加剧等。在文化方面,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移民政策产生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了愤怒和不满情绪。社交媒体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使迅速动员成为可能。 在美国,对主要政党的不满不比其他民主国家少。2016年,独立人士伯尼·桑德斯几乎获得了民主党的总统竞选提名,而另一个传统政治的局外人特朗普赢得了共和党的提名。目前认为两党干得还不错的美国人历史最少。有一半的美国人以独立人士自居,这是历史最高的比例。对第三党的支持也是前所未有:在去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中,62%的美国人说需要一个第三党
外媒述评:美国该对霸权说再见了
拉美社7月15日发表题为《美国:对霸权说再见》的专访,受访者为古巴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劳尔·罗亚·科里,他认为,美国近几十年来实力不断受到侵蚀,世界已经不再有霸权国家。全文摘编如下: 19世纪末给国际体系带来了以美国霸权为标志的变化。美国的跃升阶段发生在那个世纪的最后几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那个时期直到1944年,美国展示了它的力量,巩固了它的主导地位,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即1945年,达到了它定义全球治理的一个高峰。 然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霸权开始出现疲软迹象。而“9·11”事件则改变了白宫的优先事项。强横的单边主义、最低限度的合作和在某些国际事务中的操弄成了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最终,这种政策在21世纪初变得不可持续。 古巴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劳尔·罗亚·科里认为:“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地位的衰落从许多年前就开始了,它在越南和阿富汗的失败,以及它在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的失败都证明了这一点。” 罗亚·科里指出,作为苏联解体和欧洲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瓦解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近几十年来实力不断受到侵蚀。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时代产生的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正在不可避免地崩溃,而美元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霸权也在崩溃。 他说:“世界已经不再有霸权国家,尽管美国统治者还在努力维持他们作为世界资本主义制度领导者的地位。” 罗亚·科里还说,正如艾森豪威尔在他作为美国总统的任期即将结束时所警告的那样:“我们一定要警惕军工复合体施加不正当的影响。” 罗亚·科里指出,正是这种“军工复合体”,再加上美国国会(不可或缺的同谋),以及大公司和垄断资本,一起引导了美国的政策。这不仅促使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卷入各种冲突,还扭曲了所谓的美国民主,将其变成了一场妄想闹剧,并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 最富有的一小部分人控制着大部分经济资源。中产阶级大大减少,而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差。 罗亚·科里说:“失业、通胀、移民问题,以及性别、警察和种族主义暴力打击了乔·拜登的政府,他不仅未能兑现他的竞选承诺,也未能确保国内和国际政策的连贯性。” 罗亚·科里表示,如果不靠掠夺和剥削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欠发达国家,美国显然无法维持其帝国地位。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对于试图维持超级大国地位的美国至关重要。 罗亚·科里还表示,美国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竞争不应该通过暴力来解决。谈判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通过谈判才能实现世界的多极、和平与合作。
美国在“环太军演”中的打法,越来越逼近一场真正的战争
北约峰会刚结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军演就开始了。 美国设定好的这一步步,无不凸显出其对维持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霸权是何等重视。 在26个国家、38艘水面舰艇、4艘潜艇、大约170架飞机和2.5万多名人员参演,这些具体数字之下,其实还有几个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正暴露出来。 从这些新特点来看,美国正在加强在亚太的海上联合作战能力。而加强这种能力,指向的明显是南海、东海和台海。 美国在“环太军演”中的打法,也越来越逼近一场真正的战争。 1 美国第三舰队宣布,2022环太平洋军演6月30日正式启动。 按照这次官方定下的主题,2022环太平洋军演参演部队将演练多种能力,突出海上力量固有的灵活性,“并帮助促进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 看上去这些话并不怎么扎眼,但是美国媒体在报道中突出,参演国家除了美国在北约的铁杆盟友之外,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成员都参加演习,南海周边有五个国家派出部队参加,而且美英澳“奥库斯”安全同盟的成员也悉数到场。 甚至,还有南太平洋小国汤加派人加入演习。 美国媒体借“分析人士”之口称,这次军演就是在向中国传递一个讯息,“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会遭到阻止和击败”。 所以,美国人搞这场“环太军演”的目的就很明显了。 美军这次派出了以“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林肯号”号(CVN-72)为首的舰队。“林肯号”从今年1月开始,就在“印太”地区执行任务并进行密集的军演。 而且,美海军陆战队首支F-35C中队也部署在“林肯号”航母上,这令美国航母有了全新的舰载战斗能力,隐形舰载机上舰,令“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海空战力大大提升,尤其是突然发起攻击的能力更强了。 不过,美国媒体在报道中,更突出“美国亚的核心盟友和伙伴们也派出了强大的阵容”。比如,澳大利亚派出了自己当前排水量最大的两栖攻击舰“堪培拉”号。而印度海军则出动“萨特普拉”号(INS Satpura)隐身护卫舰。 但在美方看来,日本和韩国这次派出的阵容更引人注目。 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阵容包括改装后的“出云”号准航母。 现在的“出云”号已经具备航母化的能力,可以搭载美国的F-35B垂直短距离起降隐形战斗机,这样一来就可以变成一艘真正的“闪电航母”。 “出云”号也是在改装后,首次参加“环太军演”。去年10月,驻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就首次在“出云”号上完成起降试验。本次“环太军演”中,“出云”号并没有搭载F-35B舰载机,但有分析认为,很有可能美军的F-35B战机会在演习中,演练在日本“出云”号上进行起降,从而提升双方联合作战能力。 韩国海军的参演规模创下了历届之最。这是韩国海军第17次参加“环太军演”,也是自1990年首次参演以来派出最大规模兵力。 韩国派出的包括,排水量达到15000吨的“马罗岛”号两栖攻击舰,相当于直通甲板的准航母,一艘排水量为7600吨的“世宗大王”号宙斯盾驱逐舰、一艘排水量为4400吨的“文武大王”号驱逐舰。另外还有一艘孙元一级柴电潜艇排水量为1800吨左右、1架P-3反潜巡逻机、2架“山猫”直升机以及海军陆战队等一些装备和人员。 有分析人士认为,韩国海军出动如此庞大的阵容参与“环太军演”,是韩国尹锡悦政府想向美国展示,韩国可以在美韩同盟中扮演更大和更多的角色。从北约峰会到“环太军演”,尹锡悦政府政府这是在支持美国的“印太战略”。 2 在观察“环太军演”时,与各种眼花缭乱的武器相比,美国提升与其他伙伴的联合作战能力,这是这次军演更值得关注的地方。之前就有美方研究人员称,如果日本充分利用F-35B战斗机在岛屿作战方面的潜力,将有助于把其空中力量,从东海一路延伸到台岛空域的边缘。...
美国再现“血腥周末”:至少造成5死33伤 最小死者仅5个月大
综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联社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5日至26日两个休息日,全美多地发生枪击事件,造成至少5人死亡、33人受伤。 25日至26日两天,芝加哥发生一系列枪击事件,至少3人丧生、12人受伤,最小的受害者为一名5个月大的女婴,她被不明枪手开枪击中头部后,在医院死亡。 25日早上6时25分左右,伊利诺伊州一家工厂发生致命枪击事件,起因是一名临时雇员抢劫了另外两名工厂员工。被盘问时,嫌疑人突然掏出手枪,射杀3名同事,造成一人死亡,另有一人重伤、一人轻伤。 25日晚,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附近一场大型集会现场发生枪击事件,造成4人受伤,其中一名30多岁的男子头部中枪,有生命危险。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25日夜间发生枪击案,造成至少一人死亡,一人受伤。据悉,该市25日发生多起枪击事件,共7人遭到枪击。当地警方称,在当天清晨发生的一起枪击事件中,一名警察被一名持枪男子开枪击中。 26日凌晨,华盛顿州塔科马市一场狂欢派对发生致命枪击案,至少8人受伤。当地警察局在发布会上说,事发于当天凌晨0时45分左右,警方赶到现场时,发现现场一片混乱,有人中枪。警方没有说明是否已确定嫌疑人,也没有说明是否有人被捕。 枪支暴力已经成为美国的一种流行病,2022年还未过半,美国已有过万人丧生于枪支暴力。当地时间25日上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针对枪支暴力的跨党派法案。这是美国国会近30年来最重要的控枪立法,但作为一份“缩水版”的法案,未能体现控枪的一些关键主张。
“美国滥用制裁严重侵犯了他国民众人权”
美专家认为,制裁已成为华盛顿的一种无休止的经济战争工具—— “美国滥用制裁严重侵犯了他国民众人权”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志伟 阿富汗东部近期发生强烈地震,造成1000多人遇难、近2000人受伤,数万座房屋被毁。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当前震区灾后重建工作面临重重困难。地震发生后,帐篷、粮食、毛毯等来自国际社会的援助物资虽已陆续运抵灾区助灾民渡过一时难关,但在美国制裁阴影下,不断高涨的物价仍令灾区民众重建家园的愿望变得遥遥无期。 “重建一座房子的价格已经涨到了至少400万阿富汗尼(1美元约合90阿富汗尼),我们根本负担不起。”帕克提卡省的一名灾民近日抱怨道。受美国制裁影响,阿富汗国内的砖石、水泥、木材以及炊具等重建家园必备的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 去年8月底,美国留下巨大战争创伤并撤离阿富汗后,美政府迅速冻结了阿富汗中央银行存在美国的近95亿美元外汇资产,迟迟不肯解冻并拟将其中一半为己所用。这直接导致阿富汗外汇紧缺、物价上涨,经济形势恶化,民众贫困加剧。这些资产本应用来进口阿富汗人急需的食品和药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说,数以百万计的阿富汗人正处在“死亡边缘”。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表示,美国的单边制裁和切断海外援助,加重了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使阿富汗部分医疗机构因缺乏资金支持而被迫关闭。伊朗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副代表麦哈迪·阿里·阿巴迪表示,在阿富汗,人权变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操弄其政治议程的工具,美国在疫情期间继续对阿富汗实施单方面制裁的卑劣行径将会被世人牢记。 “美国制裁成瘾”“‘制裁合众国’滥用经济胁迫”,美国《外交》杂志的一篇文章用如此的词句评价美国肆意制裁的本质。今年以来,美国频频挥舞制裁大棒,对他国进行经济、商业和金融方面的封锁,导致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受到严重破坏、民生凋敝,加深了地区动荡形势。多国官员、专家学者批评说,美国动辄使用单边制裁是对普通民众基本人权的系统性侵犯。 据英国新闻网站“中东之眼”近日报道,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单边制裁给伊朗的国计民生持续造成诸多破坏,导致伊朗国内通胀飙升、经济产值下降、民众生活艰难。26岁的德黑兰居民阿里对媒体表示,过去几年,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仅使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翻倍,还让某些药物难以购买。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丹尼尔·德雷兹纳表示,现在人们一致认为,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留下了一片混乱”,被证明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古巴政府今年也多次谴责美国60年来对古巴实施的封锁是最不人道的经济战争行为,是对古巴人民人权的大规模、公然、系统性侵犯。美国自2019年以来不断升级封锁措施,并在疫情下阻拦他国向古巴捐赠物资,阻碍古巴获取药品和基本用品。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爱德华·菲什曼表示,美国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使用制裁工具。美国政客试图利用制裁来打击对手至关重要的社会要素:工业、基础设施、政府机构和人民的信心。但从现实效果来看,美国的制裁企图没有实现其所寻求的政策结果。近年来,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等实施越来越严厉的制裁,但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取得进展。“几乎从任何角度来看,美国的制裁政策都是失败的。” 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学家尼古拉斯·马尔德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越来越依赖经济胁迫,成为经济制裁最热心的使用者,其结果令人质疑。制裁已成为华盛顿的一种无休止的经济战争工具,不仅没有解决冲突,反而加剧地区动荡。“美国滥用制裁严重侵犯了他国民众人权,最终也不可能奏效。”
美国传染病专家:美国仍对新冠疫情毫无招架之力
美国传染病专家威廉·哈塞尔廷近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刊文指出,新冠病毒仍在美国蔓延,目前公共卫生领域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美国政府忽视弱势群体需求 作为一名77岁的老人、癌症幸存者、慢性炎症患者,哈塞尔廷在过去两年半里采取了特别的预防措施。新冠疫苗推出后不久,他就接种了疫苗。自那以后,他每3至4个月就去接种加强针。4周前,他还接受了单克隆抗体治疗。 在过去数月里,哈塞尔廷一直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直到5月底,他参加了一次社交活动。仅仅过了4天,他就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也就是说,尽管多次接种疫苗,并注射预防新冠药物Evusheld,他依然没能幸免。 哈塞尔廷认为,他的经历反映了一个可悲的事实,即在争先恐后地恢复常态化的过程中,美国弱势群体的需求被忽略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感染新冠病毒几乎已是不可避免。既然如此,我们至少可以研发药物来预防死亡和长期症状。然而,我们没有这样做。药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研发和生产新冠疫苗,药物研发却进展缓慢。” 文章指出,对于那些感染新冠病毒并面临长期症状乃至残疾风险的患者而言,有三种主要的治疗方式,然而这三者都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广泛使用。 新冠后遗症令人担忧 哈塞尔廷表示,他一直认为仅靠接种疫苗不足以预防反复感染。除了认识到疫苗接种的作用有限外,我们还要意识到长期症状的严重性,包括对呼吸系统、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文章指出,超过1/3的新冠患者会出现长期症状,2%到4%的患者会出现极其严重的后遗症,可能在几个月里处于残疾状态。相关症状包括疲惫不堪、持续的疼痛,还有心脏、肺、胰腺等重要器官受损。 文章最后指出,除非找到有效方法彻底消灭新冠病毒,否则将面临无穷后患,一些毒株距离发生致命性变异只需要一两个突变。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从过去的流行病中吸取经验教训。
中方驳斥美无理狡辩!王毅: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犯了三方面错误
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导致中美关系严重受损。在中国外交部宣布针对佩洛西窜台的反制措施后,美方多名官员6日竟然指责中方“反应过度”“不负责任”,试图将中美关系受损和地区局势紧张的责任推给中国。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访问孟加拉国期间,针对最新形势和美方无理狡辩,指出美方在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上犯了三方面错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美国社交媒体上密集发声,回击美方纵容佩洛西窜台并倒打一耙指责中方。与美国官员甩锅推责对应的,是国际舆论的客观声音。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发文称,尽管拜登政府极力否认佩洛西访台引发任何危机,但许多专家认为,佩洛西之行确实把中美关系推向悬崖边,台海紧张局势也升级至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也在增加。《纽约时报》6日发表社论,批评拜登政府上任以来没有展现出改善与中国关系的意愿,呼吁其切实采取措施改善对华关系,停止将中国视为敌对国家,停止试图改变中国,并就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做出清晰表述。 王毅: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犯了三方面错误 中国外交部5日宣布针对佩洛西窜台8项反制措施后,美方一边指责中方“反应过度”,一边假惺惺地表示寻求降低紧张局势,希望与中方保持沟通,并刻意强调中方反制措施中的一条: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美国务卿布林肯称,中方的反制措施“不负责任”,是在“惩罚全世界”,因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 这种歪理邪说马上遭到批驳。《联合早报》7日引述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气候行动计划主任瓦斯科的话说,中国的反制措施“肯定不是要在气候问题上退出世界舞台,或拒绝就气候问题采取行动”。另一位非洲气候组织领导人说,北京的宣布不表示它要背弃承诺,因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上,中国在很多方面都领先美国”。 王毅7日指出,美方在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上犯了三方面错误。一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美方不顾中方反复劝告警示,一意孤行,安排美政府三号人物到中国台湾地区进行所谓“访问”。二是纵容支持“台独”势力。台湾地区执政的民进党把谋求独立写入党纲,近年来千方百计搞渐进式“台独”,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美国会众议长公开为其撑腰打气,与分裂势力为伍,与中国人民为敌。三是蓄意破坏台海和平。美国惯于先制造一个问题,再利用这个问题实现自身战略图谋。有迹象表明,美国在策划佩洛西窜访问题上又想故伎重演,正在借机加大地区军事部署,这值得各方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 7日晚,华春莹连发多条推文,回击美方。她表示,“美国不应该假装对中方的反应感到惊讶,因为我们已尽一切方式警告佩洛西窜访台湾的后果”,“美国政府非但没有从一开始就阻止这一挑衅性的访问,如今反而有脸把中方的正当反制措施形容为‘反应过度’。这证明美国政府一直是同谋,(它)因此必须承担一切责任和后果。”“美方不能一方面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又要求中方在其选定的领域与美方合作。”“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比美国做得更多。美方应履行承诺,调动更多资金,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这一挑战。” 《纽约时报》社论呼吁拜登改善对华关系 “北京的军演和反制规模预示,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或深远且持久”,《联合早报》7日发文说,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说,中美关系如今处于非常糟糕的境地。佩洛西访台不合时宜,虽然暂时不知道最终会有怎样的后果,但北京至今采取的反制措施足以令人担忧。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不需要那么紧张”,《纽约时报》编辑委员会6日以此为题发表社论,引发关注。文章称,美国长期以来将中国视为慈善对象,现在则视为竞争对手,并越来越多地视为威胁。“拜登政府摒弃了特朗普政府仇视(中国的)言论,但并未提出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取得平衡的愿景。”社论称,拜登政府可以采取若干步骤改善对华关系。首先,美国不应依赖害怕中国成为竞争对手的惩罚性贸易政策,拜登早就该与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胁迫中国让步的失败策略彻底决裂。此外,美国还需要摆脱那种认为经济参与会逐渐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旧观念。文章称:“将中国视为敌对国家是一种适得其反的简单化。”“美国和中国相互需要。” 美专家:必须“承认并认真对待中国的大国地位”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6日发表长文,采访多位美国专家分析当前的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鲍卡斯说,“美国的对华政策应该是缓和紧张局势,而不是加剧紧张局势,而佩洛西的访问显然加剧了紧张关系”。报道称,在佩洛西访台前,中美元首通话就中美关系以及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并责成两国工作团队继续沟通合作,但现在,这些后续接触很可能处于危险中。 报道还称,佩洛西此行还可能伤害美国与许多国家的关系,“虽然美国一些盟友批评中国的军事行动,但没有任何国家为佩洛西辩护”。“这次访问还可能使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处于尴尬境地,因为佩洛西对这些国家的访问被迅速蔓延的台海危机掩盖,这可能对本已复杂而微妙的地区关系架构产生长期影响。”葛来仪告诉《新闻周刊》,“我认为,这不是东南亚国家希望看到的。” 瑞士主流媒体《每日导报》7日批评称,美国主要外交政客的行为就像“梦游者”:盲目地试探与中国的关系,而不考虑升级的可能性。 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等部门任职的分析师保罗·赫尔告诉《新闻周刊》,佩洛西访台对美中关系是个最新打击,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对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实质和可信度的严重侵蚀”。鲍卡斯和赫尔都表示,台湾长期以来一直是北京的红线。尽管白宫一再表示不支持“台独”,但美国不断增加的军事援助和政治联系让台北“尽可能靠近这条线”,将局势推向“闪点”。为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华盛顿必须“承认并认真对待中国的大国地位”。 赫尔称,由于美国的政治运作方式,拜登将比中国领导人更难采取措施改善关系。“但我认为,如果我们要与世界上最重要的竞争大国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他就必须咬紧牙关。”
美众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特朗普曾一再试图利用司法部推翻大选结果
美国众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当地时间6月23日举行就国会山骚乱事件调查举行的第五场听证会结束,三名曾被特朗普任命的时任官员——前代理司法部长杰弗里·罗森(Jeffrey Rosen)、前代理副司法部长理查德·多诺霍(Richard Donoghue)以及曾被任命领导法律咨询办公室的史蒂芬·恩格尔(Steven Engel)出席了听证会作证。当天听证会的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前司法部高级官员杰弗里·克拉克(Jeffrey Clark)身上,克拉克在司法部内部推动了前总统特朗普为推翻2020大选结果主张的“欺诈”指控,而特朗普曾考虑任命克拉克为司法部长,因为克拉克愿意利用联邦执法部门的权力鼓励州议员推翻大选结果,而此举遭到了当时司法部和白宫部分官员的强烈反对。 罗森和多诺霍都在听证会上证实了特朗普曾有试图利用司法部权力推翻选举结果的意图,包括对克拉克的任命尝试以及曾要求司法部扣押投票机等行为。多霍诺称,当时司法部内部召开了会议,参与会议的人均表示,若特朗普执意任命克拉克为司法部长,他们会集体辞职。 当天听证会还播放了时任代理国防部长的克里斯托弗·米勒(Christopher Miller)的采访视频,特别调查委员会证实他曾应前白宫办公厅主任马克·梅多斯(Mark Meadows)的要求打电话给驻意大利的防务专员,调查一个毫无根据的说法——一颗意大利卫星曾将特朗普的选票转给拜登。多诺霍也曾被要求调查这一说法,但他将这一要求定性为“纯粹的精神错乱”。 特别调查委员会下一轮的听证会将推迟至7月进行,时间表目前尚未确定。众议院将休会至7月11日这一周,因此第六场听证会很可能会在11日之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