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裁极大增加阿富汗民众的痛苦”

  美国以“反恐”之名发动阿富汗战争,导致大量阿富汗平民丧生,近1/3的民众沦为难民。为了摆脱战争泥潭,美国不负责任地从阿富汗仓促撤军,留下战争苦难让阿富汗人民承受。美国不仅拒不承担帮助阿富汗人民缓解严峻人道主义危机的责任,反而对阿滥施单边制裁,公然掠夺该国数十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进一步加剧阿富汗人民的苦难。   联合国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22年阿富汗自然灾害不断,有超过9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超过2440万人急需人道主义援助。当阿富汗面对干旱、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美国对阿富汗滥施单边制裁,扣押阿富汗海外资产,不仅让阿富汗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更令阿战后重建工作进一步陷入僵局。   “战争结束了,人们却仍在废墟中生活”   “重建一座房子的价格我们负担不起。”站在自家房屋的一堆瓦砾旁,70岁的阿富汗农民穆罕默德·古尔长叹一口气。古尔说,最近一段时间,阿富汗砖石、水泥、钢筋等物资价格大幅上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至今都没钱修理,很多家庭都只能继续住在临时帐篷里。   2022年6月,阿富汗东部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10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上万座房屋被损坏,100多万人受到影响。地震还摧毁了当地的供水系统、手机信号塔和电网,民生受到严重影响。然而,在美国制裁的阴影下,灾区急需的援助物资严重短缺,灾后重建更是困难重重。   2021年美军从阿富汗仓促撤离,但美国对阿富汗的破坏从未停止。由于美国单方面对阿富汗进行经济和金融封锁,并宣布将阿富汗中央银行数十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冻结,使阿富汗银行业无法正常运转,国际援助资金流入受阻,各项援助工作很难展开。   阿富汗钢铁行业协会主席里什蒂亚说,受美国经济和金融制裁影响,国内5000家大小钢铁厂无法获得进口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无法满足战后、灾后重建对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   在阿富汗中部巴米扬省,当地居民扎里夫和母亲、妻子、孩子挤在一处山洞里,连木柴和燃煤都买不起。扎里夫说:“我们绝大部分困难都是由制裁造成的。”巴米扬省自然灾害管理和人道主义事务部门负责人沙基尔·塔希尔表示:“当巴米扬地区的民众迫切需要援助时,美国却阻碍人道主义援助。美国制裁极大增加阿富汗民众的痛苦。”   “过去20年,美国没有给阿富汗带来任何发展,如今在阿富汗最困难时依然对我们实施非法单边制裁。”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学者纳吉布拉·贾米说,受制裁影响,百废待兴的阿富汗无法进口最基本的机械设备和生产资料,加剧了阿富汗市场上物资紧缺、价格飞涨状况,“战争结束了,人们却仍在废墟中生活。”   “医疗卫生体系不应被政治化,患者需要得到救治”   在喀布尔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义肢康复中心,6岁的谢赫·扎曼正在练习用义肢走路,痛苦中透着坚强……直至今日,美军遗留下的地雷和爆炸物仍给无数阿富汗民众带来伤害。“过去20年里,这里为超过两万名阿富汗人安装了义肢。目前,需要安装义肢的民众还排着长队,但康复中心的运营面临很大困难。”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阿富汗义肢康复项目负责人阿尔贝托·卡伊罗表示。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阿富汗的外汇储备被美国冻结,阿富汗各地的水电等基础设施缺乏维护资金,不得不陆续停摆。这也导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当地运营的7家义肢康复中心电力供应遇到困难,清洁水源无法保障,日常所需的资金难以及时到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行动部主任马丁·许普表示:“美国的制裁阻碍了国际社会为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阿富汗的运转面临挑战。”   急诊室里人满为患,一张病床上两三个儿童蜷缩着身体挤在一起……这是喀布尔最好的一家公立儿童医院里的场景。受美国制裁的影响,这里的医疗资源极度短缺,饱受疾病折磨的儿童只能挣扎度日。医院主治医生穆罕默德·伊克巴尔说:“我们的重症监护室里没有心肺复苏设备,没有呼吸机,而这些都应是重症监护室所必备的。”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人道主义卫生中心主任保罗·斯皮格尔在探访阿富汗各地医院后撰写报告指出,在阿富汗大多数地方,美国的制裁导致当地药品严重匮乏,国际组织援助中断,各地公共卫生服务难以为继。许多本可以及时救治的疾病变得致命,孕妇和婴幼儿群体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喀布尔马拉莱妇产医院院长马拉莱·拉希姆·法伊兹表示:“时至今日,阿富汗卫生系统仍面临一场危机。医疗卫生体系不应被政治化,患者需要得到救治,提供医疗服务是一项纯粹的人道义务。”   “美国对阿富汗的制裁应受到严厉谴责”   美国发动了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非但没有给阿富汗带来和平与发展,反而导致阿富汗动荡不止、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分析人士指出,作为阿富汗问题的始作俑者,美国应正视阿富汗严峻的人道、经济、安全等危机,立即解除对阿富汗制裁,早日解冻阿富汗海外资产,落实好对阿富汗人道援助的承诺,确保用于阿富汗民生急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5月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联合国阿富汗问题闭门会议结束后表示,阿富汗2/3的人口今年需要人道主义援助才能生存。他呼吁国际社会必须重视阿富汗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数十名联合国人权独立专家去年曾共同发声,指出美西方以维护人权名义所实施的制裁,剥夺了阿富汗人民包括健康权、食物权和生命权在内的基本人权。   欧盟前高级官员让—弗朗索瓦·考坦刊文称,由于大部分外汇储备被剥夺,阿富汗央行无法在经济低迷的关键时期发挥其支持本国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美国华盛顿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马克·威斯布罗特指出,美国对阿富汗的制裁让阿富汗进一步陷入人道主义危机,阿富汗民众正深受其害。   “美国实施的制裁后果很快就出现了:贫困加剧、粮食短缺、卫生系统艰难运转,阿富汗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考坦认为,美国有能力阻止阿富汗的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恶化,却选择不这样做,“美国对阿富汗的制裁应受到严厉谴责”。

“充分暴露美国霸权霸道霸凌的本质”——美国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制造人道主义灾难

  美国长期介入叙利亚危机,频繁进行军事干预,非法施加严酷单边制裁,造成叙利亚大量平民伤亡,经济发展和重建进程面临重重困难。时至今日,美方仍然霸占着叙利亚主要产油区,搜刮掠夺八成以上的产油量,走私烧毁叙利亚粮食库存,使人道主义危机雪上加霜。今年5月,叙利亚重返阿盟大家庭,联合国和许多国家表示欢迎,美国不仅单方面反对甚至警告阿盟,还宣布将对叙利亚单边制裁再延长一年。   今年,叙利亚危机进入第十三个年头。这场造成至少35万人失去生命、1400万人急需人道救援的危机仍在持续。日前,本报记者探访叙利亚多地,社会各界痛陈美国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给叙利亚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如果没有战争和制裁,我们的生活该有多好”   走进叙利亚第三大城市霍姆斯的一处居民区,纳安姆·鲁斯通一家正坐在租住的家中。得知记者前来做客,鲁斯通立即起身要去邻居家借钱购买咖啡,记者赶紧婉拒她的热情招待。因为生活拮据,咖啡对当地很多民众来说已是一种奢侈品。   鲁斯通的家,一面是布满窟窿的墙壁,另一面是一扇嘎吱作响的旧铁门。屋外的墙上,弹孔随处可见。鲁斯通的丈夫胡萨姆说,就是租住这样的房子,1个月也需要18万叙镑(约20美元)的租金,而这样的数字是不少叙利亚人1个月的收入。   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通过非法单边制裁,禁止美国人向叙利亚提供商业服务和投资,金融系统也禁止受理源自叙利亚的美元交易。2019年,美国又推出“凯撒法案”,通过实施“长臂管辖”,为外国投资者在叙投资设置重重阻碍,叙利亚经济遭受进一步封锁。   “以往,大部分叙利亚人的日常生活是有保障的。现在,美国的制裁导致叙利亚货币不断贬值,物价不断上涨。”胡萨姆对记者说,当地西红柿的售价为1公斤3500叙镑,而在12年前,这一价格仅为15叙镑。据了解,叙利亚危机爆发前,美元兑换叙镑汇率为1∶50,目前黑市汇率达1∶8900。   叙利亚《祖国报》专栏作家穆罕默德·奥马里表示,持续10多年的战争造成叙利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大量资本避险外逃,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美国长期实施非法单边制裁,频繁盗运石油、粮食等叙利亚物资,进一步加剧叙能源和粮食紧缺,致使叙利亚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叙利亚曾经是一个粮食出口国,如今在美国的制裁下却饱受粮食短缺之苦,这就是美国霸权带给我们的灾难。”   胡萨姆说,在叙政府军重新夺回霍姆斯后,自己也曾想过带着家人回到农村老家重建房屋,但战争期间周边布下的地雷尚未完全清除,自己和家人不敢冒险回家。“我的哥哥已经在战争中逝去,妈妈不能承受再失去一个儿子的痛苦了。”胡萨姆的母亲沉默良久后说:“如果没有战争和制裁,我们的生活该有多好。又是谁造成了这一切?我认为,美国就是罪魁祸首。”   “从多个方面严重扰乱叙利亚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从首都大马士革驶向霍姆斯的路上,废墟和荒废的家园随处可见。记者乘坐的汽车遇到多处检查站,荷枪实弹的军警对过往车辆严加盘查。在战争、制裁、疫情、自然灾害等多重冲击下,叙利亚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严重阻碍,人道主义形势严峻。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的统计,目前约有70%的叙利亚人急需人道主义救援。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米里亚娜·什波利亚里奇表示,叙利亚经历多年战乱危机,当地民众生活非常困难,今年2月发生的地震使情况进一步恶化。战争期间当地民用基础设施就遭到大规模损毁,地震又造成许多房屋垮塌,很多当地居民可能将在很长时间内居住在临时避难设施里。   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萨尔基斯·卡萨尔扬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非法介入叙利亚危机,从多个方面严重扰乱叙利亚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将每一个叙利亚人的日常生活带入泥潭。”卡萨尔扬说,战前叙利亚电力、燃油、食品等供应充足、价格合理,当地人也时常到周边旅行,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普通民众难以企及的奢望。   瓦法是叙利亚西部城市拉塔基亚一家烟草公司的职员。10多年前,瓦法不仅在拉塔基亚市区买了房子,还可以经常到餐厅用餐、去商场购物。“当时,我的工资年收入能达到3600多美元,这足够支撑我和家人的日常生活。美国对叙利亚制裁以来,我们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瓦法对本报记者说,如今她每月的工资还不到40美元,为了贴补家用,不得不另外找了两份兼职。即便如此,收入还是很难满足日常开销。瓦法指了指自己脚上穿了10多年的皮鞋苦笑着说:“我曾经买得起房子,现在却买不起鞋子。”   “叙利亚战争前,叙中等收入群体占有相当大比例,如今超过9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奥马里表示,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扮演着丑陋的角色:一方面在叙利亚领土上非法驻军并向反对派输送武器,破坏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以所谓“凯撒法案”为大棒,实施经济封锁,试图从经济上迫使叙利亚屈服。“美国还百般阻挠其他国家与叙利亚发展正常关系,破坏其他国家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努力。”   “美国的目的是撕裂叙利亚传统文化,摧毁叙利亚社会共识,从而挑起叙利亚战火。”卡萨尔扬表示,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一系列所作所为,“充分暴露美国霸权霸道霸凌的本质”。   “美国在阻挠和破坏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沿着霍姆斯被炸毁的街区继续前行,记者见到了摆摊做小生意的菲拉斯·萨利赫。叙利亚战争爆发后,恐怖主义势力猖獗,萨利赫叔叔一家老小23口人被残忍杀害,自己一家也被赶离故土。2016年,在“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一次恐袭中,萨利赫又不幸中弹、遭遇重伤,劳动能力受到很大损伤。   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对叙利亚发动空袭,进行军事干预,借口是“叙政府军对平民使用化学武器”。然而,其所谓“证据”不过是西方情报部门资助的“白头盔”组织自编自导自演的摆拍。萨利赫说,美国口口声声说他们在叙利亚驻军是为了打击恐怖组织,而事实恰恰相反,正是美国的军事介入,导致恐怖组织逐步坐大,在多地大搞破坏行动。   叙利亚总统特别顾问布赛纳·沙班表示,美国在叙利亚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大量窃取石油、天然气和小麦,每天都有数十辆卡车从叙利亚往外运输物资。“美国声称在叙利亚北部的军事存在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势力,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在阻挠和破坏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卡萨尔扬认为,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频频挑起事端,破坏中东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把当地民众推入动荡和贫困的深渊。“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要问美国,向中东国家许诺的‘民主’在哪里?”

童工问题成美国“系统性问题” 暴露美式人权虚伪与双标

  6月12日是世界无童工日。童工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采取措施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童工问题令人触目惊心。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美国有1012名儿童被非法雇佣;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激增至3876人。舆论指出,美国政府披露的上述数据只是冰山一角,美国童工数量激增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现状令人担忧。   美国食品业巨头被曝雇佣上百名童工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格兰德岛,是一个人口只有约5万人的小城市。今年年初,美国最大的食品安全卫生服务商之一“包装卫生服务公司”在这里雇佣了一百多名童工,专门从事清理肉类加工设备或屠宰设备的工作,多名童工在工作中受伤。这将美国童工问题的残酷现状赤裸裸展现在世人面前。   深夜11点钟,许多工人正在格兰德岛郊外的一家屠宰场排着队进厂,里面有一些未成年人,他们每天的工作是用强力化学品和滚烫的水去清洗血迹斑斑的切肉机等危险设备。这一切并不为外人所知,直到去年,当地中学的一名老师发现班上有学生的手部和膝盖出现化学灼伤而报警后,学生才敢吐露,他们都在郊外的屠宰场上夜班,工作时不小心将化学清洗剂溅到身上。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雷博莱多负责调查此事。经查,美国食品安全服务业巨头“包装卫生服务公司”正是雇佣这些未成年人工作的罪魁祸首,而该公司早在2019年就开始雇佣童工了。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 雷博莱多:你真的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夜班工人外表上的不同。   主播:什么意思?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 雷博莱多:他们年龄都很小,看起来太年轻。   主播:你查出了多少未成年人为这家公司工作?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 雷博莱多:有102名儿童在8个州的13家屠宰场工作。   主播:你相信102人是全部人数吗?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 雷博莱多:一点也不,我相信这个数字可能要高得多。   “包装卫生服务公司”得知被调查消息后,删除了大量员工资料,威胁所有童工不能与调查人员合作,并发表声明拒不承认这一雇佣行为。   “包装卫生服务公司”前员工 杰西卡·利马:童工的年龄跟我的孩子一样大,他们应该在学校,不应该出现在那里。公司知道一切,却什么也不说,因为公司只需要来个人能干活就行。   “包装卫生服务公司”前员工杰西卡·利马说,这里的童工大多是来自中美洲的移民,家境贫穷。肉类加工厂环境差、工作又累又危险,但移民童工别无选择,只能打黑工补贴家用。   今年2月,美国劳工部对“包装卫生服务公司”非法雇佣上百名童工处以150万美元的罚款。然而,对于这样的惩罚力度,美国童工联盟协调员里德·梅基吐槽道,“罚款150万美元,对于年收入超过4.5亿美元的大型公司,就相当于几美分,还没有任何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点损失微小到它们可能都注意不到。”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 雷博莱多:纯粹的系统性失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系统性失败。综合所有这些全国各地发生的违规行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严重的童工问题。   正如雷博莱多所说,以上的事例只是美国童工问题的冰山一角。据《纽约时报》日前披露,全美移民童工近年爆炸性增长,外来童工的身影遍布“全美数十个州的各种危险行业”。在包括福特、通用汽车、沃尔玛、全食和塔吉特等美国主要品牌和零售商的供应链中,都发现了使用童工现象。   起底美国奴役移民童工的黑色利益链...

“棱镜门”丑闻曝光已十年 法国专家:美政府监听行动变本加厉

  今年是美国“棱镜门”丑闻曝光十周年。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首次披露,美国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谷歌、苹果、脸书、雅虎等9家互联网公司及一些大型通信服务商提供的数据,肆意追踪民众的私人关系与社会活动,对美国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监听。这一消息引发美国国内国外的广泛抗议。   美情报机构通过“棱镜”计划监听全球   2013年6月,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斯诺登向英国《卫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揭露了“棱镜”计划的真相。“棱镜”计划的正式名称为“US-984XN”,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的秘密监听项目。美国情报机构通过接入网络公司的中心服务器,直接接触用户数据,实时跟踪用户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音频、文件、照片等上网信息,全面监控特定目标及其联系人的一举一动。“棱镜”计划的监听范围不仅覆盖美国国内,还包括多国政要和民众,德国、法国等美国盟友也不例外。   “棱镜”的监听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咋舌,遭到多方批评。对此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记者会上回应称,美国情报机构只是收集数据,并没有“听电话,看短信、查电子邮件内容”,并声称此举是为了美国反恐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曝光棱镜门的时任英国《卫报》记者对这一说法嗤之以鼻。   时任英国《卫报》记者 格伦·格林沃尔德:奥巴马说,美国国家安全局没有监听美国人的电话和查看他们的电子邮件,这一说法绝对是错误的。我们有文件证明,美国总统关于这方面的说法都是假的。这份文件揭露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系统并非针对非常坏的人或恐怖分子,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批量地针对美国公民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公民。   “棱镜门”曝光后引发美国国内外广泛抗议   “棱镜门”丑闻令美国的欧洲盟友大为震惊。时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要求美方就监听事件立即进行澄清。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要求美国立即停止监听行为。德国媒体披露,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时已被美国情报机构监听长达十几年,引发德国强烈不满。   时任德国总理 默克尔:针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行为,我一再向美国政府明确表示,监听盟友是不可接受的。   棱镜计划将美国民众的个人隐私毫无遮蔽地暴露在政府面前,这也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大面积抗议,华盛顿、纽约、费城、波士顿、芝加哥及旧金山等城市都有民众举行示威,反对这种无差别监听行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权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正式起诉联邦政府,指控其“棱镜”计划侵犯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权、违反宪法,并请求法院下令中止这一项目。   法国专家:美国大搞无差别监听暴露美式霸权   △法国通信技术专家勒费比尔接受总台记者采访   当地时间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到了法国通信技术专家勒费比尔。勒费比尔认为,“棱镜门”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但是美国当局对其他国家的监听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只要是美方能够涉及的领域,无论合理与否,监听行动都一直在进行。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科尔图诺夫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出于所谓的“维护国家安全”目的,大搞国际非法监听活动,美式霸权祸害世界。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 科尔图诺夫:美国异常担心自己的内政被其他国家干涉,但与此同时,美国却不止一次利用监听手段对其他国家的内部政治进程施加影响。美国的监听行为会对国际合作造成损害,我还认为这有损于美国的长期经济和政治利益。   《卫报》:美国并没有触及问题核心的改变   最先披露“棱镜门”丑闻的英国《卫报》7日刊文称,10年后看来,“棱镜门”丑闻的曝光,虽然迫使美国政府解密了部分情报部门运作的细节,但是类似变化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   文章援引曝光“棱镜门”的前英国《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的话说,美国政府至今仍在继续其监听行径,其方式甚至比10年前所披露出来的更糟糕、更极端。针对美国在监听问题上的种种作为,格林沃尔德说,美国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总要打造出一个新的敌人来令美国人民恐惧,总要编造出理由来让美国人民相信,美国政府有必要秘密运作、大搞间谍活动、同时拥有无限的权力。

英国要办AI峰会,英媒操心“请不请中国”

  当地时间7日晚,英国首相办公室发布公告称,英国将主办首届人工智能峰会,以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然而,与峰会的具体内容相比,英媒似乎更关心“请不请中国”这个问题。   公告称,AI峰会将于今年秋天举办,将集中讨论人工智能的风险及如何通过国际协调行动来减轻这些风险。唐宁街称,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这种变化需要更加灵活的领导。此前,有专业人士警告称,人工智能有可能像流行病或者核武器一样威胁人类。   目前,英国首相苏纳克正在美国访问,强调志同道合的盟友和公司致力于制定国际框架以确保安全可靠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此前, 苏纳克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也与与会领导人讨论了这一议题,据介绍,人工智能安全峰会的工作将建立在七国集团、经合组织和全球人工智能伙伴关系的框架之上。      今年7月,英国外交大臣还将召开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关于人工智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的机遇和风险简报会。唐宁街称,英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仅次于美中。   首届AI峰会的消息一发出,就有英国媒体围绕是否邀请中国参会开始讨论。英国《每日邮报》援引不具名英国官员言论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庞大,应该被邀请参会。对此,唐宁街发言人表示,峰会主要为志同道合的国家准备,但也要确保正确地设置护栏。不排除在适当的时候向中国发出邀请。苏纳克表示,人工智能的潜力巨大,但需要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开发和使用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做到这一点。   但英国《金融时报》认为,由于唐宁街强调了志同道合的盟友,中国可能被“排除在外”。英国政坛一些反华政客还借题发挥,又搞“中国科技威胁”。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单的前保守党领袖邓肯-史密斯称邀请中国让他不安,因为中国“经常破坏规则”,还有人继续拿“摄像头间谍”做文章,宣称英国需要摆脱中国的高科技产品。   日前,英国政府频繁在所谓敏感领域大搞政治操弄,毫无证据炒作“摄像头间谍”等虚假信息诋毁中国,英国内阁办公室还要求拆除中国公司生产的监控摄像头。8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回应称,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在遵守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我们敦促英方停止政治操弄,为中国企业在英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考虑到英国政府此前在发布的一系列涉及国家安全的文件中将人工智能、量子力学、通信和生物安全等划定在敏感领域范围内,有分析认为,在此基础上讨论AI峰会请不请中国,似乎更像在展现姿态。

欧盟反胁迫法案针对中美?中方呼吁欧盟一起反对“美国经济胁迫”

  欧盟6日就《反胁迫工具法案》达成最终政治协议,以保护欧盟成员国免受第三国经济胁迫。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7日在其个人网站上写道:这一新法案将使欧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捍卫自己及成员国的利益。   法新社报道称,根据该法案,欧盟委员会在接到成员国投诉后,将有4个月的时间作出裁决。如果确实存在经济胁迫,那么首先是调解,如果不起作用,欧盟可采取征收关税、限制服务贸易、限制获得外国投资或者限制参与公共采购等反制措施。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定义,经济胁迫是指第三国试图采取或威胁采取对欧盟或成员国的贸易或投资造成影响的措施,迫使欧盟或成员国做出特定选择。报道称,相关新规预计将于今年秋季生效。   欧洲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认为欧盟此举有针对中美的意思。瑞士《新苏黎世报》7日评论说,欧盟正在用又一项防御措施武装自己,以便能够抵御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但这些措施对欧盟国家是有成本的,尤其对德国来说,毕竟与中国的贸易对任何欧盟国家都不如对德国重要。欧洲动态网引述朗格曾说过的话表示,如果美国因为欧盟引入针对美国大企业的数字税而进行报复,那么它也是这一法案的潜在目标。   在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国和欧盟都是美国经济胁迫的受害者。美国公然胁迫欧盟等国家限制对华出口半导体生产设备,这种科技霸凌行径严重冲击半导体产业发展,不仅损害中国、欧盟利益,还破坏多边贸易规则,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秩序。中方希望欧盟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反对美国的经济胁迫。

迎合美国遏制中国 日本为虎作伥将自食其果

  日本政府近日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并将于7月23日起实施。若日本不能悬崖勒马,执意为虎作伥,恐将自食其果,而让美国坐收渔利。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日前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交流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日方执意对中日半导体合作设限,失去的不仅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更是日本自身的商业信誉和半导体产业的未来。美国的目的是重新确立其半导体霸权,如果按美国设计的套路走下去,结果只会有一个,那就是中日“双输”,而美国独赢。   纵观历史,美国上一次大张旗鼓地发动“半导体战争”恰恰是针对日本。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称,以东芝集团为代表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严重威胁美国的经济利益,日本的高端制造计划则挑战了美国的科技霸权。美国以此为由对日本高科技产业发动了“半导体战争”,最终迫使日本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定》。此后,日本半导体产业元气大伤,美国则取而代之。   相较之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让日本受益良多。如今,在华日企数量多达3万多家,每年营收约2600亿美元。有鉴于此,多家日本商会和企业向日本政府表达了对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的担忧。   日本政府曾多次表示愿意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和东亚共同体建设,然而它却屡屡为了美国的利益而牺牲东亚的利益。如今看来,美国已经成为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日本已然成为美国的提线木偶,甚至为了迎合美国睁眼说瞎话,将中国军事发展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挑战”。   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更是表明,日本在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日本应当明白,中日睦邻友好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与美国沆瀣一气无异于为虎作伥,终将自食其果。

美国倒打一耙诬指中国“咄咄逼人”,中方驳斥!

  据彭博社6日报道,美国白宫5日声称,中方舰艇及战机对美方军队的拦截行动表明,北京日益“咄咄逼人”,还称此举可能酿成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对此,中国外交部6日表示,美方的霸权行径才是造成海空安全风险的根源。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美方以“咄咄逼人”等不实之名指责中国,是为了给政治动员寻找“正当理由”。   近日,美国军方频繁派遣军机、军舰在台海、南海地区挑衅滋事,中方依法依规对其予以拦截。6月3日,美国“钟云”号驱逐舰、加拿大“蒙特利尔”号护卫舰过航台湾海峡,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5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7舰编队位南海进行例行性训练期间,美军1架RC-135侦察机蓄意闯入我训练区域实施侦察干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空中兵力全程跟踪监视。      然而,美方却将中方合法、合理、符合专业规范的正常反应渲染为“危险行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5日宣称,这种不安全、不专业的拦截行动会导致误解和误判。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方用“咄咄逼人”“不安全”“不专业”等一系列词汇来指责中国并持续炒作拦截事件,其根本目的就是为渲染“中国威胁论”,为动员盟友打压中国提供所谓“正当理由”。此外,自“气球事件”以来,中方一直冷处理对美关系,所以有些“急了”的美国频繁惹事,想把形势炒热,让中国接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柯比在相关问题上的表态时强调,是美国的军用舰机不远万里跑到中国的家门口挑衅,执意到中国领海领空附近搞什么抵近侦察、耀武扬威。这不是维护“航行自由”,而是在推行“航行霸权”,是赤裸裸的军事挑衅行为。这种霸权行径才是造成海空安全风险的根源。汪文斌称,中方一贯尊重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权利,但坚决反对以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危害中国主权和安全。中国军队依法依规开展海空现场应对,相关措施专业、合法、合理。   据彭博社报道,柯比还宣称,中方的行动是一种声明,代表着他们对美方涉足该区域的不满。他扬言,美国将继续在这片区域进行巡航和飞行。“绝大多数国际贸易都经由印太地区,我们在那里有真正的需求,我们将留在那里。”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后,美国防长奥斯汀6月1日开启了其第七次印太访问之行,访问国包括日本、新加坡、印度和法国。在接受日媒采访时,奥斯汀表示要与盟友国展开合作以确保地区的和平稳定,同时还表示要共同应对中国。   美方一边无端指责、刻意抹黑中国,另一边又寻求与中国对话。6月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美大司司长杨涛分别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莎拉·贝兰举行了会见、会谈。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称,在中美军舰发生对峙之际,两名美国高级外交官在北京就美中关系进行面对面会谈“非常罕见”,美方称这次会谈的内容包含了台湾问题,是“坦诚和富有成效的讨论”。中方表示,就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阐明严正立场。   柯比5日表示,美方希望中美之间的对话能有所改善。他称,美国在安排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一事上已经取得了进展。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院首席副发言人韦丹特·帕特尔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寻求与中国保持一种可预测的关系,“拜登总统已经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寻求任何形式的新冷战,我们的竞争不能演变成冲突。”   陈琪分析称,现阶段中美之间仍处于紧张互动的态势,由于双方在矛盾的成因、性质以及处理矛盾的方式上还没有达成共同认知,对话要出成效还比较困难。

“印太经济框架”充满排他与胁迫

  当地时间5月27日,拜登政府宣称,“印太经济框架”14个成员国基本完成了“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协议谈判,将加强芯片、关键矿物等基本材料的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美方此举充分表明,其主导下的“印太经济框架”充满排他性、胁迫性和风险性,有违国际社会的普遍意愿和共同利益。   2022年5月,拜登在访问日本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实际上却是美国谋求地缘博弈、打压中国、维护霸权的工具。无论什么名目的区域合作框架,都应该保持开放包容,而不是歧视排他。然而,美国政府多位官员公开宣称,“印太经济框架”是“独立于中国的安排”,将用来“反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所谓“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协议也表明,美方只想以“印太经济框架”为借口,另起炉灶,谋求构建排华“包围圈”,并在关键资源、技术领域巩固自身霸权。   美方此举再次暴露了其全球最大经济胁迫国的本质。美方很清楚,在供应链上大搞“去中国化”,势必要承担巨大风险和高昂成本。对此,美国政府选择胁迫其他国家一起埋单。近日,由于美光科技未能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中国禁止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从该公司购买产品。美国政府却要求韩国政府,禁止韩国芯片制造商填补美光留下的中国市场空白。美国主导“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协议谈判,就是企图将其对地区供应链的胁迫制度化。   亚太地区云集了众多制造业和贸易大国,各国在产业分工和贸易投资领域的相互依存度很高,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经贸关系。对于该地区大多数国家来说,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在经济层面疏离中国,将承受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还须看到,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的结果,最安全的供应链就是开放的供应链。对供应链进行人为干扰和破坏,将正常的经贸活动政治化,才是影响供应链稳定安全的最大风险,将危及地区国家共同利益,美国也将招致反噬。不少人士对此都有清醒认识,美国商会等30多个团体近日发出联名信称,美国政府提案的内容和方向无法取得有意义的战略和商业成果,还会危及美国在各个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利益。   当今世界正面临一系列挑战,拓展和深化多边和区域合作是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也是亚太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美方以促进地区合作之名,玩弄地缘博弈、封闭排他的把戏,将对地区各国的合作发展成果和势头造成严重破坏,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径必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