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谎言假得离谱!共和党新议员简历造假搅动美国会
美国中期选举虽然已结束,但两党的斗争却一刻未停歇,甚至爆出造假丑闻。据美国《国会山报》网站12月27日报道,新当选的共和党众议院议员乔治·桑托斯承认简历“造假”,一众民主党人士强烈呼吁其辞职。 充斥谎言的简历 乔治·桑托斯现年34岁。他作为长岛区和皇后区部分地区的共和党代表胜选后不久,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桑托斯的学历、工作经历甚至是族裔背景和性取向等全部是假的,还涉嫌诈骗。 面对舆论风暴,在26日接受《纽约邮报》的采访时,乔治·桑托斯承认了简历造假一事。竞选期间,为了博得更多选民的支持,他曾宣称自己在高盛集团和花旗集团工作过,但他实际上没有在上述企业工作的经历。在教育经历问题上,声称曾就读于纽约巴鲁克学院的他直接向《纽约邮报》承认“自己根本没有大学学历”。 就连族裔和性取向也是假的,他曾声称自己是犹太人,但被媒体证实这是谎言,桑托斯随后对《纽约邮报》表示:“我知道我母亲的家族有犹太背景,所以我才这么说。”他此前还自称是同性恋,现在对《纽约邮报》承认,自己以前娶过妻子,也跟女性约会过。 英国《泰晤士报》发现,桑托斯还曾伪造他人签名、用假支票窃取钱财,被巴西警方通缉。由于巴西当局与他失去联络,此案仍然悬而未决。然而,桑托斯坚称,自己没有在任何地方犯过罪。 最耐人寻味的是,他是如何通过精心打造的人设,一路蒙混过关,摇身一变,成为成功筹集数十万美元竞选资金的政客。2020年,桑托斯首次参加国会众议员选举时,他的申报数据显示没有任何资产和收入。2022年,桑托斯再次竞选众议员时,他的财务状况却与两年前有了天壤之别。尽管桑托斯自称是开公司赚了很多钱,然而“Vox”新闻网称,桑托斯的财富来历不明。桑托斯此前声称拥有的房产也是假的。 简历造假被拆穿后,《纽约邮报》称,桑托斯表示:“在竞选的时候,我关注的是人们关心的事情,而不是我的简历。我将会兑现我竞选时的承诺。” “美政治只对富人开放” 美国《新闻周刊》在批评桑托斯造假案时,提到美国政治体制问题。《新闻周刊》表示,桑托斯确实要为错误负责,而且理应辞职,或者说共和党理应褫夺他就任众议员的资格。 随后文章话锋一转称,桑托斯履历造假折射出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当今美国政治体制实际上只对富人开放,像桑托斯这样来自移民家庭的普通人通常很难挤进政治圈子,这在客观上会怂恿普通人为了从政而粉饰自己的履历。《新闻周刊》表示,美国政治圈子存在一道隐形门槛,要想当选,必须要有丰厚的家底。 美政坛造假屡见不鲜 美国政客涉嫌学历造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就连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有“黑历史”。2020年7月,特朗普的侄女马丽·特朗普在其新书《永不满足:我的家族如何创造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人》中写道,她的叔叔,也就是特朗普,曾雇用“枪手”替他参加“美国高考(SAT)”,枪手最终帮特朗普考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美国国会众议员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早先也被媒体曝光履历造假。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与桑托斯想方设法给自己的履历贴金、假装“高富帅”不同,奥卡西奥-科尔特斯刻意打造自己出身寒门、艰辛打拼的形象。2018年,奥卡西奥-科尔特斯参加中期选举,声称自己的出身并不富裕,但《每日邮报》表示,她家实际居住在相对富裕的社区,这与她刻意营造的“工薪阶层”亲民草根形象截然不同。
美政府干预所有社交媒体,会向其下达明确指示
推特首席执行官马斯克27日发文称,“每家”美国社交媒体公司都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了严格审查。此外,美国政府有时还会向这些公司下达明确指示,例如,谷歌经常按其要求删除指定链接。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8日报道,马斯克表示,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与美国政府合作审查内容,它们都会在美国联邦机构的明确指示下删除相关内容。据报道,马斯克在收购推特后公布的文件显示,推特与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五角大楼和其他政府机构合作,压制有关美国选举、乌克兰局势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信息。 报道称,马斯克27日发表的推文是对记者马特·泰比此前一系列爆料的补充。其中,在马斯克的批准下,泰比公布了推特内部通信内容,印证了推特高管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成员定期举行会议。会议期间,这些机构向该平台提供了“数百个问题账户”清单,并要求其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封停这些账户。马斯克强调,大多数人并不理解泰比所言的重要性。 福克斯新闻网称,泰比表示,不仅是推特,美国政府几乎与“每一家大型科技公司”都有联系,这些公司包括脸书、微软、威瑞森和红迪等。泰比声称,中央情报局特工几乎总是旁听这些公司与联邦调查局外国影响力工作组的会议。他解释道,虽然这个工作组是为了打击外国干涉美国选举活动而成立的,但其提出大量针对美国国内内容的审核要求。 “今日俄罗斯”网站称,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密苏里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总检察长提起诉讼,称至少12个政府机构的官员在2020年每个星期都与推特、脸书以及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代表会过面,并讨论决定禁止哪些内容与用户账号,涉及内容涵盖选举干预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热点话题。 福克斯新闻网称,自从马斯克收购推特以来,他便开始了一场运动,旨在揭露该平台此前不透明的审查政策。几名独立记者发布的报道显示,推特压制了2020年美国大选的有关内容,在审核方面存在偏见,并受到美国政府的影响。“今日俄罗斯”网站称,这些报道证实,推特在大选期间压制不利于拜登竞选的信息;与联邦调查局合作,删除该机构想隐藏的网络内容;协助美国军方的网络影响力行动;还代表多个美国情报机构审查“反乌克兰言论”。
美国保护主义坑苦欧洲
美国《通胀削减法》的首批欧洲受害者已经出现。当地时间12月12日,美国电动汽车及汽车技术厂商里维安宣布,将暂停执行今年9月与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达成的在欧洲联合生产电动汽车的谅解备忘录。在美国与欧盟及其他盟友围绕《通胀削减法》争执不休之际,这一决定很可能为这场跨大西洋贸易争端“火上浇油”。 实际上,《通胀削减法》让欧洲人糟心的地方远不止于几家车企,它甚至可能给整个欧洲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出台包括高额补贴在内的大量激励措施,以推动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和应用。该法所提供的巨额补贴和税收减免,果然令一些欧洲企业动起了“搬家”的心思。瑞典绿色电池制造商北方伏特公司日前就宣布将推迟在德国北部城市海德建造电池生产厂的计划,并考虑将投资转向美国,因为“美国提供的补贴是德国政府补贴的4倍,美国能源价格也比德国便宜很多”;德国西门子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鲁赫表示,欧洲必须对美国《通胀削减法》的补贴计划作出迅速反应,否则企业将选择在美国而不是欧洲建厂。拥有超过300万家会员企业的德国工商大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其39%的会员企业计划未来几个月在美增加投资,德国汽车供应行业中,每五家企业就有一家计划在国外建立生产厂,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政府推出的补贴和歧视性政策。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就指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威胁着欧洲,并可能使欧洲的经济状况变得更糟。” 可以说,美国正以“环保”为名、行“补贴”之实,以“掏空”欧洲制造业的方式“保护”甚至壮大美国制造业。被盟友如此从背后捅刀,欧洲人焉能不愤怒?12月9日,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9国领导人在西班牙举行会议,呼吁以“欧洲的方式”应对美国的法案等诸多挑战。12月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对美国气候计划的扭曲行为采取行动”,强调“比赛必须尊重公平的竞争环境”;12月1日,对美国进行第二次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火力全开,痛批《通胀削减法》,警告该法可能导致“西方世界分裂”。 然而,面对盟友们的不断轰炸,美国政客们却根本视若无睹。12月1日,在与马克龙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拜登虽然表态会在具体政策上做出“调整”,称美国“从未打算排除与我们合作的人”,但“美国不会道歉”。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布莱恩·迪斯在接受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采访时说,“我们不会为此道歉”,“(拜登)的经济战略和这些法案的经济要素的目的首先是为美国各地的社区创造经济机会”;民主党参议员罗登·怀恩称,两党议员没有兴趣重新讨论这一法案,“我们不会重新打开它的文本”;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曼钦更是干脆地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美国”。甚至连自由经济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也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为这一法案叫好,称“美国才有权决定怎样的贸易政策是符合美国国家安全的”。这些无不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不管美国如何将自己包装为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其核心价值观仍是绝对的利己主义和霸权主义。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自私和霸道心理,美国才会面对欧盟和日韩等盟友的愤怒批评与指责无动于衷,将世贸组织的相关裁定视作“废纸”,不断滥用“长臂管辖”干涉和破坏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将经济政策用作遏制他国正常发展的武器。这样的美国,正是国际秩序和规则的最大破坏者。
非洲对美非峰会缺乏信心,南非智库:美国有扰乱非洲政治的可能
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13日在美国华盛顿开幕,议程共3天。美联社12日报道称,此次峰会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华盛顿举行的最大规模国际会议,49个非洲国家的元首和领导人受邀与会。预计美非峰会将围绕疫情、气候变化、贸易等问题展开。据悉,美国总统拜登将利用此次会议,宣布支持让非洲联盟(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常任成员。 美国国务院网站称,这次峰会将展示美国对非洲的持久承诺,并将强调美非关系及加强合作的重要性。不过,在国际舆论看来,美国与非洲的关系并不如美方所描绘的那般美好。美联社称,拜登希望通过美非峰会来缩小美国与非洲之间日益扩大的信任差距。但多年来,美国对非洲大陆的承诺令人失望,这一信任差距也越来越大。 南非主流媒体独立传媒网站称,非洲能源商会执行主席阿尤克对美非峰会缺乏信心。他说: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在类似会议上达成的理念、承诺,甚至合同,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被忽视和搁置,往往都不会兑现。而峰会成功与否的真正标尺并不是多么丰富的新闻报道,而是未来看到的切实结果。 此外,南非智库“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日前就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发布研究报告称,非洲一直被美国视为拥有工具价值的大陆,可帮助美在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维持其领导地位。而对非洲而言,美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正明显下降,这可能也是促使华盛顿近期努力加强与非洲大陆接触的原因。报告表示,非洲国家有理由担心,美国有扰乱非洲政治的可能。报告还表示,其他国家也能在非洲找到许多合作机会,呼吁美国尊重多边主义。
WTO裁定美对中国等方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违规,美方竟蛮横拒绝
日内瓦当地时间12月9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专家组报告,裁定美国2018年对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违反WTO相关规定,驳回美援引WTO“安全例外条款”进行的抗辩。这距离美国实施这些关税已经过去了4年9个月。因为案件的复杂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一裁决几经推迟,来之不易。中国是诉方之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日表示,中方对专家组作出的客观、公正裁决表示赞赏。中方希望美方尊重专家组裁决和世贸组织规则,尽快纠正违规措施,与中方和其他世贸成员相向而行,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9日发表声明称,它“强烈反对”WTO专家组的“错误解释和结论”,拜登政府不会取消这些关税。1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都表示,美国的拒绝在意料之中。历史上,对于WTO做出的不利于自己的裁决,美国往往都是拒不接受,拒不改正。“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明显的保护主义,”有美国专家对美联社说。 美国的国家安全主张“没有道理” “由三名贸易专家组成的世贸组织专家组站在中国、挪威、瑞士和土耳其一边,并鼓励美国使其措施符合WTO义务。”彭博社称,世贸组织表示,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加征的钢铁和铝关税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这是对打着特朗普‘美国优先’政治口号政策的谴责”。 2018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美联社称,在此之前,这一条款很少被引用,这些关税激怒了中国和一些美国的长期盟友,包括欧盟和日本。《华尔街日报》称,最初向世贸组织提诉的是中国,包括欧盟在内的其他8个国家和组织也加入了此案。“在美国做出让步后,一些国家和组织退出了。”2018年11月,WTO争端解决机构召开会议,同意设立专家组审查美国宣布的措施。 彭博社称,值得注意的是,世贸组织裁决驳斥了美国关于“WTO无法调解事关美国主权安全措施”的论点。美国表示,WTO规则的“例外条款”允许各国政府采取“它认为保护其基本安全所必需的行动”,其措施不受WTO监督。长期以来,世贸组织出于对各国主权决定的尊重,一直避免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诉讼。但WTO专家组9日在报告中表示,美国的国家安全主张“没有道理”,因为它们不是“在战争或其他严重的国际紧张局势下实施”的。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日表示,2018年以来,美国对部分世贸成员的钢铝产品选择性加征关税,以“国家安全”之名,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之实,严重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该措施不仅受到众多世贸成员的共同反对,也在美国国内遭到广泛批评。事实证明,安全例外条款不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避风港”。 美国的征税措施也涵盖中国香港。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10日表示,世贸组织专家组的裁决清楚显示,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图谋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事实上,香港只有极少量铝材产品出口到美国,没有本地钢铁产品出口到美国,不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或损害。 “瑞士WTO状告美国获胜”,瑞士《20分钟报》称,由于疫情影响,该诉讼花费了四年多的时间。据报道,瑞士最初向美国提出免除额外关税的友好请求,但美国没有对此做出反应。 “这是明显的保护主义”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9日发表的声明生动阐释了什么叫蛮横无理。声明称,“WTO无权事后猜测其成员面临的广泛安全威胁”,还指责“WTO无法有效阻止中国等国严重和持续的非市场产能过剩”“世贸组织现在建议美国也必须袖手旁观。美国不会将其基本安全的决策权交给WTO专家组”。“政治新闻网”9日称,美方的挑衅态度正值其《通胀削减法》中的大规模补贴引发人们对“美国对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承诺的新担忧。 “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明显的保护主义”,美联社9日引述乔治梅森大学贸易分析师麦丹尼尔的话说。然而,报道称,该决定可能不会对现实产生影响。“如果美国对裁决提出上诉,那将无济于事。因为自从美国阻止任命新法官后,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已经3年没有运作了。” 彭博社称,钢铝税案后,西方的贸易政策发生了转变。据说美国和欧盟正在考虑对中国钢铁和铝征收新的关税,作为“打击碳排放”努力的一部分。“这是个转变——从特朗普政府依赖的WTO‘国家安全例外’漏洞,到以‘保护环境’为名实施贸易限制。” WTO下周审查美国贸易政策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原本有7名法官,但2018年1月后仅剩3名法官,这是该机构保持运行的最少法官人数。由于美国顽固拒绝延长在任法官任期或任命新的法官,2019年12月,3名法官中的2人任期结束,上诉机构正式停摆。 “下周,拜登政府将在日内瓦面临尴尬处境。”美国《国会山报》10日报道称,WTO将于12月14日至16日对美国进行贸易政策审查。上次审查原定于2020年进行,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被推迟。早在2018年,各国就向特朗普政府提出一系列棘手问题,拜登政府也将面临这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究竟想要什么以换取“解封”WTO上诉机构?当时,面对各方的提问,“美国八次以完全相同的280字答复作出回应”。 《国会山报》称,美国应该已预料到这个问题,在11月的WTO 会议上发表了一些有趣的评论:它表示美国“不会预先判断”改革应该“是什么样子”,并要求其他国家“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对话”。评论称:“这离答案还差得很远。说实话,美国似乎完全满足于现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现在是世贸组织管理体系的破坏者,其行为是对国际规则、国际法信誉的打击。美国一天到晚说“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但它自己却带头破坏规则。对于这样的美国,我们应该团结国际社会大多数力量,用国际规则形成道义上的施压,占据道义上的高地。
美民调:超半数美国成年人因通货膨胀经历家庭财务困难
美国盖洛普公司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超半数的美国成年人表示,由于通货膨胀,他们的家庭经历了财务困难。 周二公布的这项调查结果显示,55%的美国成年人表示通货膨胀让自己的家庭经历了财务困难,这一比例比8月份仅下降了一个百分点。此外,有13%表示他们正在经历“严重的”财务困难,导致他们“维持目前生活水平”的能力受影响。 根据盖洛普公司此前的数据,今年1月认为通货膨胀给其家庭带来财务困难的美国成年人比例为49%,去年11月则为45%。 该公司的调查还统计了在不同收入群体中,认为自己的家庭因通货膨胀而面临财务困难的人各占多少。在低收入人群中,这一比例为77%。 在中等收入人群中,这一比例大约为60%。在高收入人群中,这一比例是42%。 报道提到,这项在线调查于11月9日至27日在1800多名美国成年人中进行,误差率为3%。 福克斯新闻网商业频道还指出,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在10月份略有下降,但还是徘徊在令人痛苦的高水平。 美国劳工统计局12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6%。与此同时,美国劳工部 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7.7%。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1月25日援引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对美国10月份通胀数据的分析报道称,飙升的通胀推高美国家庭支出,与去年相比,全美家庭平均每月不得不为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多支付433美元。
马克龙从美国回去后,欧洲人决定不忍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几天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被认为是欧美避免滑向“贸易战”的“最后机会”。但按照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的观点,如今看来,想要靠谈判避免危机已然徒劳,欧洲有必要发起反击,到世贸组织“状告”美国了。 口口声声承诺恢复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美国,怎么老让欧洲盟友“做噩梦”? 【美国出招,欧洲为难】 几个月前,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IRA),对企业打出一张极具诱惑力的“王牌”。 从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投资到电动汽车、电池及相关配件生产等,2023年1月起,只要是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就有免税“大礼包”奉上,奖励高额补贴,计划10年内拨出高达4000亿美元。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价格暴涨,早就让欧洲商家不堪重负,美国此时抛出巨额优惠,欧洲大小企业怎么可能不“疯狂心动”? 不仅是欧盟经济领头羊德、法两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加快将产业布局转移到大洋彼岸。 在欧盟官员看来,美国使出这一招,就是在为难欧洲。他们纷纷指责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将加剧欧洲工业生产萎缩。 10月时,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要与美国就法案深入讨论,他担心美国的做法将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一针见血,认为美国正“搜刮”欧洲。 11月,马克龙两度亲自出马,在爱丽舍宫设宴,一次召集了法国制造业巨头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大户,另一次叫齐了爱立信、沃尔沃、联合利华、阿斯利康等一票欧洲“头部企业”负责人,目的只有一个——恳请大家将生产线留在欧洲。他还重提萨科齐时代的“购买欧洲产品法案”,期望与美国分庭抗礼,挽救欧洲的再工业化进程。 法国还决定与德国联手反击。当地时间11月22日,两国达成联合声明,共同打响欧洲经济“保卫战”,宣布将守护欧洲工业,联合抵制美国这一法案。 【给了面子,少了里子】 在此背景下,马克龙开启了“叙友谊”和“求公平”的访美之旅。 马克龙的任务之一,是向美国总统拜登表达法美关系之牢固;任务之二,是传达欧洲的诉求,呼吁美国不要用“咄咄逼人”的《通胀削减法》,来惩罚欧洲。美国“政治”网站披露,马克龙此行是代表欧盟27国意见,试图说服拜登采纳墨西哥、加拿大模式,给予欧洲部分行业豁免。 面对美国国会议员,马克龙激烈抨击美国损害欧洲利益的行为,但在与拜登会谈时,他的语气明显缓和。法国希望被美国“当成一位好友来尊重”,马克龙说,“一个强大的欧洲盟友符合美国利益”。 然而,现实很骨感。拜登在会谈中允诺法案可作“微调”,以回应欧盟关切,但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此后又表示,不会寻求让美国国会修法。 马克龙虽获价值50万美元的白宫国宴款待,赢了面子,欧洲却没找回“里子”。 【被美国“摆了好几道”】 这几年,法国和欧洲的确被美国摆了“好几道”,马克龙此前多次批评美国损人利己,也有据可依。 第一回合:抢潜艇大单 2021年9月,美英澳成立小集团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AUKUS),把法国一脚踢开,撬走法国为澳大利亚建造12艘潜艇的“世纪合同”,马克龙气得召回驻美、澳大使。 其后拜登亲赴法国驻意大使官邸会晤马克龙,外媒称双方“和解”。 第二回合:天价天然气 乌克兰危机开始以来,美国要求欧洲盟友共同制裁俄罗斯,导致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不得不转买美国天然气。美媒《商业内幕》援引估算数据称,从美国购买6000万美元一船的液化天然气,运抵欧洲时价格飙升至2.75亿美元,一艘船获利高达逾1.5亿美元。...
韩贸易代表对拜登“微调”《通胀削减法案》言论持谨慎立场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在盟友间引发的争议仍在持续。据韩联社12月5日报道,在继法国后、韩国代表团也将访美商讨该法案之际,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4日就美国总统拜登所谓愿意“微调”《通胀削减法案》的相关言论表示,目前难以预料其用意。 报道称,安德根此行作为韩国政府国会联合代表团一员访美,当天在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答记者问。他表示,将致力于最终谈判,最大限度维护韩国企业的权益,特别是把现代汽车集团可能蒙受的损失降至最低。安德根表示,美国政府也同意对该法案造成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加以处理。韩美两国一直在进行工作层级的谈判,最终能谈妥到什么程度,要在此行中尽力争取。 对于白宫就修改法案持消极立场一事,据韩联社报道,安德根称,欧盟、日本等很多国家也在提出异议,美国政府似乎也认为应该在法案执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还有待观察。韩国政府将基于工作层级的谈判成果,与国会一道竭力挽回损失。 据韩联社4日报道,由韩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组成的联合代表团将于当地时间5日前后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方就《通胀削减法案》对韩系电动汽车的歧视问题展开讨论。就在韩国代表团到访美国前几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会谈中,松口表示有“使欧洲国家更容易参与的细微调整方案”。对此,韩国国内有分析认为,在美国的盟友对《通胀削减法案》带来的电动汽车补贴优惠歧视表示强烈不满的情况下,拜登的说法暗示了相关法律部分规定有变更的可能性。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若美国执意不让步,将采取“核选项”
据德国《柏林晨邮报》当地时间12月13日报道,针对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和德国议员马库斯·费伯呼吁对美国采取强硬政策。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发言人马库斯·费伯在接受德国《柏林晨邮报》采访时,呼吁对美国采取更强硬方针。他指出,华盛顿保护主义政策特别令人失望,美国通过的法律有可能使欧洲艰难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费伯指出,如果美国在贸易保护主义道路上一意孤行,欧盟将被不得不“将所有酷刑工具摆上台面”,“这肯定是‘核选项’,在当前形势下没人想要看到这样的局面”。 同时,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呼吁欧盟针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内容包括提供高额补贴以支持电动车等绿色产业在美国本土发展。这一做法引发欧盟等方面的忧虑和反对,被指破坏公平竞争、损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