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环境部长当众怼日本官员:我们不欢迎核污水排海

  据日本《朝日新闻》16日报道,在日本北海道札幌举行的七国集团(G7)气候和能源部长会议当天闭幕。在会后举行的记者会上,就福岛核污水排海一事,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当场受到了德方的指责。   在记者会上,西村称,包括核污水排海在内的拆除核电站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且“日本以科学依据为基础而采取的透明公开行动受到各方欢迎”。听到这番话,西村旁边的德国环境部长施特菲·莱姆克立即表示,德方虽然对东京电力公司及日本政府所做的努力表示敬意,但德国无法对核污水排海持欢迎意见。   记者会后,西村对自己的发言辩解称,“我所说的稍有错误,核污水排海并非受到所有人欢迎。”   《朝日新闻》表示,日本政府计划在今年春夏之际,将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排入大海,并且企图借此次G7气候和能源部长会议之机,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可。但会议后发布的共同声明中,并没有出现“欢迎核污水排海”相关表述,日本政府的企图落空。

英媒:拜登政府外交失败暴露无遗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4月13日刊登题为《五角大楼泄密事件暴露拜登外交失败的程度》文章,作者是杰拉德·贝克。全文摘编如下:   对于美国总统来说,不管有没有爱尔兰血统,这个古老的国家总是可以提供一种逃避现实的可靠途径。拜登本周的爱尔兰逃避之旅尤其带有实用主义目的。此次访问是在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凸显出他所领导的美利坚超级大国地位显著下降之际进行的。就在他乐此不疲地说着俏皮话的时候,美国却在全球安全的主要区域——欧洲、中东和亚洲——变得日益无力。   最新的羞辱是一系列外泄的机密情报,这一事件暴露了华盛顿的战略混乱、无能和软弱。泄密事件本身不仅严重打击了美国情报界的声誉和人们对美国情报通信安全的信心,还严重伤害了美国与英国、以色列、韩国等重要盟国的关系。这些泄密文件已经让这些国家的政府感到尴尬。   拜登把自己全部的美国和北约筹码投放在打赢对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上。战败对乌克兰来说将是一场人道主义和政治灾难,对美国的信誉和领导力也将是沉重打击。近来,这种领导力遭受进一步的伤害:法国总统马克龙宣称,欧洲不应仅仅充当美国对华政策的“追随者”。与此同时,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和解,是北京——同时也是利雅得——对于美国地区影响力所发出的鄙视信号。在亚洲,美国的姿态仍然是“语气强硬而手段软弱”。   不过,当美国的势力在一个又一个大陆上消退、其对手步步进逼、其盟国疯狂地寄望于其他选择之际,拜登仍然拥有一个安慰。他将永远拥有爱尔兰小镇邓多克。

法驻华大使:我们是美国盟友,但我们有自己对世界的分析

  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13日在接受《环球时报》等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众所周知,法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一政策从未改变。法国最重要的目标是维护稳定与和平,不仅在台湾海峡,也在世界其他地方。他表示,任何紧张和不稳定的局面都不利于法国、欧洲和世界。      据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周五在从北京飞往广州的飞机上接受欧洲媒体《政客》和法国《回声报》采访时呼吁,欧洲应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独立于美国的立场。上述两家媒体援引马克龙的话称:“我们欧洲人自问……在台湾问题上推波助澜符合我们的利益吗?不。最糟糕的是认为我们欧洲人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跟随别人的脚步。”马克龙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持续遭到美国和欧洲部分激进政客的批评。   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13日在接受《环球时报》等媒体联合访问时对马克龙上述言论和法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作出进一步回应。他表示,出于利益考量,法国各项政策的做出都旨在维持稳定,避免战争。他表示,不愿设想台海会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法国是美国和北约的盟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有相同的观点。我们可以是盟友,但有分歧。”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表示。他举例称,当年美国受到“911”恐怖袭击时,法国支持美国,但后来法国拒绝参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我们是美国的盟友,但我们有自己对世界的分析。”   “就像1964年时,法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当时中美关系是怎样的。”这名法国外交官表示,“当时法国和中国一道独立地作出建交的决定,时至今日,我们从未后悔过这一决定。”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白玉堂对记者表示,法国认为中国可以在乌克兰危机的解决中扮演重要角色,让俄乌两国乃至全球重新回到和平的道路上。“我们期待看待这一局面的发生”,他表示,中俄有着紧密的特殊关系,可以进行更频繁的交流。   据媒体公开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3月30日在布鲁塞尔的一次演讲中谈及乌克兰问题,称北京在这场冲突中的表现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冯德莱恩的表态被视为欧洲将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同中欧关系的发展“挂钩”。   在13日的采访中,白玉堂表示,中法两国在停止战争上有共同利益,即两国也都坚信,必须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两国也都认为不应该威胁或进行核战争。   他同时强调,中法和中欧间应加强交流与沟通。“在全球不稳定和紧张局势加强的大背景下,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拒绝交流。”   白玉堂称,马克龙总统从几年前就希望欧盟以一种团结的方式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他表示,尽管欧盟内部有不同意见,但总的来说,“我们希望能以共同的方式被中国听到,这一点越来越重要。”

法国财长:美欧反对马克龙言论是“无事生非”,与中国接触非常必要

  综合法新社、路透社报道,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当地时间12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会议期间告诉记者,法国是美国“强大而可靠”的盟友,但继续与中国接触仍然很重要。他还表示,美欧反对马克龙近日发表的言论是在“无事生非”。      路透社称,勒梅尔在会议期间告诉记者,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前,巴黎和华盛顿在对中国的立场方面进行了深入协调。   报道称,在勒梅尔发表上述言论之际,美国和欧洲对马克龙9日在返回法国的专机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的言论表示强烈反对。马克龙表示,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性,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并避免卷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马克龙表示,欧洲面临的“巨大风险”是其陷入“并非属于我们的危机当中”,这些危机阻碍欧洲建构战略自主性。他呼吁欧洲在防务等领域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法新社称,有分析人士认为,马克龙这番言论可能在西方盟友中造成混乱。但勒梅尔12日表示,“我们打算继续成为美国强大和可靠的盟友。”他补充说,这是法国政策的核心。   报道还称,在经济方面,勒梅尔对一些美国人认为西方国家应该与中国经济“脱钩”的观点表示遗憾,他提到,当前美中贸易额 “从未如此之高”。他相信,其他国家在继续贸易之际,欧洲不应退缩。   “我们希望与中国接触,因为我们坚信,从与中国的关系中获得一些具体成果的最佳途径就是与中国接触。”勒梅尔说。他还补充说,对于结束俄乌冲突、减少碳排放以及为贫穷国家减免债务方面而言,与中国进行接触是必要的。   路透社还提到,当被问及马克龙的言论时,勒梅尔表示,美欧对马克龙言论的反对是在“无事生非”,因为马克龙多年来一直提倡这种做法。   据彭博社报道,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11日力挺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欧盟不能在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中任人摆布,他支持马克龙早前言论,即一旦发生全球危机,欧盟国家不应成为任何一方的附庸。勒梅尔说,“总统要求欧洲独立和主权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是美国的盟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反对中国”。

反对美元霸权 多国开启“去美元化”进程

  2022年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联合其他国家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让多个国家的“去美元化”进程加速。多国开始采取各种实际行动,寻求摆脱美元霸权。   反对美元霸权 多国开启“去美元化”进程   为了降低西方制裁对本国经济的伤害,俄罗斯率先宣布推动“去美元化”,俄央行不断减持美元在其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另外,俄罗斯从2022年4月起要求“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以卢布进行天然气贸易结算。   伊朗外汇市场于2022年7月19日启动伊朗里亚尔/俄罗斯卢布货币交易。   2022年7月,印度央行宣布建立用于国际贸易的印度卢比结算机制,并立即生效。   以色列央行2022年开始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而此前只持有美元、英镑和欧元三种货币。   进入2023年,多国“去美元化”的进程进入快车道。   沙特阿拉伯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贾丹在1月表示,沙特愿意考虑以非美元货币结算石油贸易,这也是沙特48年来首次对美元以外的货币交易表现出开放态度。   在1月底举行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上,巴西总统卢拉与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发表联合署名文章,证实两国正研究发起南美洲共同货币,以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3月31日,巴西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已超过欧元,成为该国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   3月31日,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印尼巴厘岛结束,东盟各成员国同意在地区内加强本地货币使用,并减少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对当前国际主要货币的依赖,以更好应对全球性危机。   4月1日,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印度和马来西亚已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印度媒体称,这一决定是印度向“去美元化”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肆意“武器化”的美元令多国加速逃离   国际媒体也注意到了这股“去美元化”的趋势,有媒体认为正是美国肆意将美元“武器化”,令多国加速逃离。   巴基斯坦专栏作家伊姆兰·哈立德近日在《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刊发文章说,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将美元“武器化”、对俄实施金融制裁,在这一系列制裁的影响下,多国已开始发展自己的金融结算体系,这背后是多国对美元霸权的担忧,担心美国可能会动用其货币力量,对任意国家实施与俄罗斯同等程度的制裁。这种日益增长的焦虑迫使多国进行“去美元化”尝试,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防范未来的潜在危险。   西班牙“外汇街”网站近日刊发文章指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受到挑战,因为各国都渴望将自己与美国的影响隔离开来。文章列举了最近一段时间全球主要的“去美元化”事件,并指出,在过去20年里,美元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从71%下降到59%,未来还可能进一步萎缩。   面对多国纷纷逃离美元的局面,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卡尼日前警告说,美元可能很快失去其“力量”,美元的主导地位正渐行渐远。

美 “泄密门”再被曝:美亲密盟友埃及计划秘密对俄提供4万枚火箭弹

  美国五角大楼“泄密门”持续发酵。美国《华盛顿邮报》10日独家披露,埃及计划向俄罗斯提供4万枚火箭弹,埃及总统塞西还下令官员对生产和运输火箭弹保密,“以避免与西方产生问题”。   《华盛顿邮报》称,埃及总统塞西是美国在中东最亲密的盟友之一,也是美国的主要受援国,但该媒体获得一份日期为2月17日的绝密文件,该文件的一部分总结了据称塞西与埃及高级军事官员之间的对话,其中提到了埃及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计划,这份泄露的文件内容显示,塞西下令生产多达4万枚火箭弹,秘密运往俄罗斯。   《华盛顿邮报》称,在回答有关该文件及其所描述对话的真实性的问题时,埃及外交部发言人艾哈迈德·阿布·扎伊德表示,“埃及的立场从一开始就是基于不参与这场危机,并承诺与冲突双方保持同等距离,同时申明埃及支持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大会决议中的国际法。”扎伊德表示,“我们继续敦促双方停止敌对行动,通过谈判达成政治解决方案。”   报道说,这份文件没有明确说明俄罗斯想要获得这种武器,但俄军在行动中消耗了大量弹药。此外,一名因涉及敏感信息而要求匿名的美政府官员表示,“我们不知道任何有关该计划的执行情况”,目前“我们没有看到这种态势发生”。截至发稿前,暂未看到俄方对此回应。   “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提供武器,对埃及来说可能是一个爆炸性的话题”。《华盛顿邮报》称,几十年来,美国每年为埃及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安全援助。另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如果泄密文件有关埃及的部分属实,可能会颠覆美国与其在中东和北非最亲密之一盟友的关系。   美国高度机密的军事情报文件竟然在游戏玩家的聊天平台上被分享,五角大楼“泄密门”事件令华盛顿陷入外交难堪。这被视为自2013年“维基揭秘”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出现的最严重安全漏洞之一。新近被曝光文件显示的关于美国对一些盟友和对手实施的“无差别待遇”的间谍活动以及惊人细节,尤其令美国的盟友们感到震惊、愤怒和紧张。事件持续发酵后,美国国防部负责公共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克里斯·米格尔10日称,美国国防部高度机密文件在社交平台上被流传一事“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非常严重的风险”,而且流传的文件有可能在传播虚假信息。

专家:拒绝与中国“脱钩”,大胆且明智

  专家分析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访问表明,尽管法国与美国及其盟友拥有共同价值观,但它仍致力于捍卫自身利益,拒绝在经济上脱离中国,也不想陷入与中国对抗的逻辑,这是“大胆和明智”的。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网站4月7日刊登了对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合作研究员、巴黎天主教大学教授埃马纽埃尔·林科的专访。   林科表示,法中两国都希望重启所有领域的合作。对法国来说,要表明尽管法国与美国及其盟友拥有共同价值观,它仍致力于捍卫自身利益。陪同访问的有50多位大企业高管,很多企业进驻中国已有数十年,法国企业迫切需要签订合同、获取利润。   林科称,在国际问题方面,马克龙提醒道,没有欧盟和中国,就不可能有持久的进展。对于乌克兰危机来说是如此,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气候保护方面亦是如此。因此,这次国事访问极为合情合理。法国的这一举措值得欢迎,它反映了针对时局的大胆和明智。法国不想在经济上脱离中国,从战略角度讲,法国也不想如美国所希望的那样,陷入与中国对抗的逻辑。   林科还称,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参与此次访问是一种让法国的倡议具有真正欧洲维度的方式。冯德莱恩与马克龙的组合将向中国传递继续进行贸易的信息,也就是说,这是拒绝美国呼吁的与中国“脱钩”的表现。这个信息似乎被听取了。   此外,俄罗斯政治学家德米特里·韦尔霍图罗夫在俄罗斯卫星广播电台的节目中表示,北京强调对法国总统访华的重视,并以此敦促巴黎回归更加独立于西方整体方针的政策。   韦尔霍图罗夫评论称:“西方的反华阵线对部分欧洲国家不利,这些欧洲国家正在寻求动摇这一阵线的办法。中国人与法国人的关系过去一直良好。况且马克龙在国内问题上承受压力,因此他现在可能更关注中国的立场。”他还称,或在近期看到中法合作的具体影响。

五角大楼“泄密门”惹恼多个盟国,凸显美国对其他国家安全的破坏

  “泄露的五角大楼机密文件暴露了美国同时对对手和盟友进行间谍活动”,当地时间8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在网站头条报道五角大楼机密文件和情报被泄露到网上的消息。据称这批泄露的机密文件足有100多份,主要是关于俄乌冲突的情报,还有涉及美国对中东、朝鲜半岛、印太国家和地区等的情报和文件。此次机密文件的泄露规模,以及文件本身足以造成巨大破坏的敏感性,让世界震惊。《纽约时报》称,有美高级情报官员称此次泄密是“五眼联盟的噩梦”。该事件凸显美国对其他国家安全的破坏,讽刺的是,这正值美国频频高喊本国安全“遭到威胁”之际。   美国已展开调查   “懊恼的美国安全官员正试图迅速找到罪魁祸首”,《纽约时报》引述五角大楼前高级官员马尔罗伊的话称,机密文件外泄反映出美国内部“出现严重安全漏洞”,是有人蓄意泄密,可能会破坏乌克兰、美国和北约的努力。几名安全机构官员警告,像这样源源不断泄露机密文件的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必须尽快揪出罪魁祸首。报道称,目前美国司法部已开始对泄密事件展开调查,五角大楼也已启动内部自查。      对于这些机密文件的真实性,美媒称大部分无法证实。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匿名官员的话确认,部分文件是五角大楼(向高层)提供的《每日情报汇编》的一部分,但具体内容似乎有被修改过的痕迹。   《纽约时报》称,泄露的文件主要揭示了美国对俄罗斯军事行动进行间谍活动的深度,“几乎每个俄罗斯部门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美国的渗透”。不过,这些文件的泄露可能让莫斯科有机会切断信息来源。此外,尽管泄露的文件不涉及乌克兰打算何时、在何地发动反攻,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些文件无疑提供了许多高价值的线索,比如文件中提到了美国向乌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的弹药消耗情况。   真泄密还是信息战   对于美国机密文件泄露,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7日紧急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讨论防止机密泄露问题。美国独立新闻调查网站“灰色地带”称,其中一份被泄露的机密文件显示俄乌在战损方面惊人的差距,与乌克兰和西方宣称的“乌克兰必胜”的叙事不符,泄密事件激怒了乌领导人。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7日表示:“我们对(文件显示的)美国和北约直接或间接卷入俄乌冲突没有丝毫怀疑……这会使整个过程复杂化,但不会影响特别军事行动的结果。”   实际上,俄罗斯对此事有很多疑惑。对于美媒声称俄各部门都被美间谍渗透,俄方没有回应。俄《论据与事实》9日质疑称,在美国,泄露机密事件经常发生,很难区分这次是真泄密还是对俄发起的信息战。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9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被泄露的所谓“美国机密文件”不能百分之百确认是真是假。不过,总的来看,这次事件可能令乌克兰士气大受打击,同时,对是否继续大规模援助乌克兰,美国国内的争论将更激烈,美国的盟友也将变得更加迟疑。   韩国与以色列的不满   让美国最担心的是,这些泄露的机密文件可能引发盟友对美国的信任危机。《纽约时报》称,这些文件还透露出华盛顿也一直在监视乌克兰、以色列和韩国等亲密盟国的领导人,这令美国与盟国的关系变得复杂。报道称,多份泄露文件显示消息来源于“信号情报”,这指的是通过电子窃听和通信拦截取得的情报。比如,中情局的“信号情报”显示,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领导人曾鼓动反对政府司法改革的抗议,韩国政府内部也对是否向乌提供炮弹等感到纠结。《华盛顿邮报》称,这些机密文件泄露后,美国盟友对文件所披露的美国对朋友也进行间谍活动的惊人细节感到震惊,并感到愤怒。   “外泄秘密文件显示美国也在监听盟国,这对美国与盟友关系产生致命打击”,韩国《朝鲜日报》9日称,未来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不排除发生盟国拒绝与美国进行情报共享等外交事态的发生。就美国对韩国官员的电话和电子邮箱进行监听的“疑云”,韩国总统办公室官员9日表示:“这还不是确定的事实,韩国政府有自己的基本立场”。他称,将就此与美国进行“讨论”。   以色列“犹太新闻社”称,美媒的报道证实了内塔尼亚胡的儿子亚伊尔推特上愤怒的言论:“泄露文件包含的信息……与此前未经证实的指控有重叠。”亚伊尔称,以色列情报部门和美国内部的敌对分子是以色列国内抗议司法改革活动的“幕后黑手”。   值得关注的是,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曾于2021年与以色列间谍软件公司NSO签订秘密合同,在国内外目标用户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跟踪监控监听。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7日表示,美国政府为维护其网络霸权,“明知故犯”,滥用网络监控及窃密技术,对包括盟友在内的国家实施无差别监控窃密,严重损害他国主权和全球互联网用户的隐私。   袁征表示,为了维护自身霸权,美国不择手段,不论是盟友还是对手,都会被美国当作监视、窃听的对象。这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也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信任,给地区安全和世界安全带来威胁。

盼中国引领经济复苏!亚非欧政要带着期待密集访华

  随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本月25日、28日在中国北京和海南博鳌相继召开,多个国家政要及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代表接连宣布访华行程。27日中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抵达广州,正式开启为期6天的中国行。本周,中国还将迎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科特迪瓦总理阿希等政府首脑。他们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其中李显龙、安瓦尔、桑切斯还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前已经到访中国的东盟秘书长高金洪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将前往海南。2023年全国两会之后,中国迎来新一波来访热潮。同时,这也是中国成功促和沙特和伊朗之后迎来的新一波外交潮。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近期也在密集释放访华意愿。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全国两会之后,多国高层纷纷访华,释放与中国积极接触信号,这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怀有非常强的信心,认为中国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能给世界不同国家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与中国保持持续稳定的关系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也顺应国际形势演变的整体趋势。      出席博鳌论坛,强化对华经贸关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报道,李显龙当天中午抵达广州,对中国展开正式访问。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李显龙首次访华。报道提到,他上一次访华是在2019年4月,当时应邀到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世界园艺博览会。   李显龙日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给东南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对几乎每个东南亚国家来说,中国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新加坡非常重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国在发展,中国在走向繁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紧随李显龙之后,安瓦尔计划于29日访华。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东方日报》报道,安瓦尔此次访华行程为期4天,首站将前往海南博鳌,此后再到访北京。这是他去年11月上任以来首次访华,也是继李显龙后近期第二位来华访问的东盟国家领导人。   安瓦尔就任之初就明确表示,将会优先考虑对华加强双边关系,促进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据《联合早报》报道,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透露,中马或将讨论合作发展新隆高铁项目的可能性。   在两人到访之前,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已于24日抵达中国。这是他今年1月上任以来首次出访中国。多名分析人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东盟秘书长及东盟国家领导人访华,表明东盟对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持续看好。   菲律宾专栏作家李天荣27日援引数据对记者分析说,今年1月至2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9.6%,超过9000亿元。“中国和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强化能够带来更多在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   李显龙、安瓦尔及高金洪均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开幕式将于30日举行。年会组织者表示,今年的会议将是三年来的首次全线下会议,是中国经济从疫情中迅速复苏的又一生动证明。   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葛红亮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前,越南、菲律宾和柬埔寨等东盟其他成员国的领导人在过去几个月里陆续访问中国,这直接反映出他们对与中国关系的重视。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和地区地缘政治的稳定是他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和核心任务。   飞往北京,探讨地缘政治问题   在希望与中国进行更多务实合作的同时,一些国家领导人还期待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作用,其中以欧洲国家领导人最为突出。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该国首相桑切斯将于本月30日起访华。他将成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继德国总理朔尔茨后第二位访华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西班牙人报》27日称,今年7月,西班牙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除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外,桑切斯希望通过此访,与中国探讨协调俄乌停火相关问题,在和平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展现西班牙政府积极有效的国际政治形象。   《国家报》称,西班牙政府一直强调中国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的关键作用,认为此行将有助于桑切斯了解中国和俄罗斯等各方立场,“为乌克兰和平创造条件”,并与中国共同为解决这场冲突提供方案。西班牙《世界报》引述西班牙首相府、议会关系与民主记忆大臣费利克斯·博拉尼奥斯的话称,“我们对访华行程非常重视。”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想通过访华传递欧洲声音。法国总统府日前发布公报称,马克龙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道访华,这次访问目标集中在三个主要领域:战略问题和国际危机、面对重大全球挑战的合作以及经济关系。法媒称,法中协调共商俄乌危机出路是马克龙此访首要考量。法兰西24小时电视台称,马克龙将于4月初访问中国,他相信中国能够在俄乌两方间扮演“协调者”角色,并将寻求中方帮助。法国《快报》认为,马克龙访华将有助于缓和国际环境中存在的紧张局势以及弥合意识形态鸿沟。   据欧盟新闻网站Euractiv27日报道,多名欧洲领导人近来表达了访华意愿。除计划与马克龙一同前往中国的冯德莱恩外,据称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有访华想法。   多名国际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期欧洲领导人密集释放访华意愿,显示出欧洲期待看到乌克兰危机走向停战与促谈的急切心态,“在欧洲眼中,中国已成为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一个难以替代的、有分量、有话语权的国家”。   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更具塑造力   对于各国领导人的中国行,不少国家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访华对本国形象具有提升作用。西班牙《国家报》提到,中国邀请桑切斯访华,是西班牙和桑切斯本人国际影响力提升的证明。《联合早报》引述安瓦尔政治秘书曾敏凯的话称,“安瓦尔到中国访问,等于是以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身份踏入了国际舞台。”他表示,对于安瓦尔访华,不应该只是着重于商业成果,而应该从国际关系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待。   “更有底气!更有担当!”在谈到2023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不久,中国就迎来新一波各国政要访华热潮时,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这波外交潮中,既有双边交往,也有多边互动;既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直接接触,也有经贸等领域具体层面的磋商。在确定访华和释放访华意愿的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有新兴经济体,这说明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在承担相关国际责任方面,被各国寄予更高期待。中方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接受。李海东表示:“有方案、有行动、有意志、有能力,这使得中国在当前国际格局中更具塑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