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满!”福奇警告美国“长期新冠”危机!

美国宣布了“假想的胜利” 福奇是在英国《卫报》18日刊出的独家专访中发出上述警告的。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每天仍导致约400人死亡,这一冷酷的事实比正遭受“长期新冠”的数百万人更引起公众关注,但福奇提醒,后者“是一种隐藏在雷达屏幕下的非常隐匿的公共卫生紧急状况”。 福奇所说的“长期新冠”是指新冠后遗症,又被称为新冠长期症状。《卫报》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0%至2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留下了呼吸困难、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急性感染治愈后持续很长时间。据估计,750万至2300万美国人已发展为“长期新冠”。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可能有超过100万人无法再工作,导致500多亿美元(约合36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损失。 “它带来的不幸、挑战和令人沮丧中的一部分是,它有太多元素不符合已知或可识别的致病过程。”福奇说,比如,如果一个人严重疲劳到无法工作,没有任何实验室测试、X光、CT扫描或核磁共振能指出病因。为什么一个智力敏锐、精力充沛的人,突然之间就无法在任何事情上集中注意力超过半小时呢?为什么那些出色的运动员不再有运动耐力呢?他承认,在这种情况下,试图治疗或治愈“长期新冠”变成一场“赌博”,因为“我们甚至不知道治疗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在黑暗中游泳”。 《卫报》称,科学家们正对此进行研究,但美国政治气候的干预是严峻的。在经历了两年半的封锁、限制和激烈交锋之后,口罩正在被摘掉,新冠肺炎疫情从新闻报道中消失,上个月总统拜登自己宣布“疫情大流行已结束”,美国国会拒绝额外拨款以满足检测和疫苗需求。“我希望情况会有所改变。”福奇说,“如果你宣布胜利,你就是在宣布一场假想的胜利,因为我们还没有赢得这场战斗。” 至少试图阻止19份疫情报告发布 美国众议院冠状病毒危机特别小组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披露了美国抗疫初期的丑闻。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报告说,特朗普政府的助手“夺取了对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通信的控制权,阻止公共卫生官员向美国民众提供关于疫情的准确信息”。 这份91页的报告基于对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情况的第三次广泛调查,证明其在卫生部门及下属的疾控中心“安插了试图淡化疫情严重性的政治人员”。CDC高级官员加拉塔斯告诉调查人员,特朗普的亲密盟友、被任命为卫生部助理部长的卡普托使用“欺凌行为”,让CDC的官员“感到威胁”。 CDC官员、《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编辑克里斯汀·凯西形容特朗普政府干预的过程“非常不寻常”。调查披露,2020年5月至9月中旬,当时的卫生部官员试图影响CDC关于疫情的科学报告,编辑其中的内容或阻止至少19份他们认为可能对特朗普有害的报告发布。他们成功改变或推迟了至少5份科学报告的发布。 调查报告还显示,特朗普政府在疫情关键时期阻止下达要求民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戴口罩的联邦命令。CDC全球移民与检疫司司长马丁·塞特隆告诉调查人员,口罩令本可以为拯救美国人的生命做出重大贡献。此前,特朗普政府还拒绝了CDC将邮轮禁航令延长的计划,因为时任副总统彭斯受到相关行业游说。 CNN报道称,塞特隆在调查报告发布后发声明说,上届政府对应对疫情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干预。正如报告所显示的,特朗普和他的高级助手多次攻击CDC的科学家,损害该机构的公共卫生指导并压制发布科学报告,以淡化病毒的严重性。“政治优先、蔑视科学和拒绝听从公共卫生专家的建议,损害了国家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能力,并将美国人置于危险之中。” 新的冬季疫情潮正在酝酿 抗疫失败的美国可能很快将迎来新一波疫情考验。美国《国会山报》17日报道称,欧洲新冠肺炎病例的增加引发美国可能在今年冬天经历新疫情潮冲击的警告,因为美国此前病例激增就是在欧洲病例上升后。欧洲新增病例大约在9月初开始上升,目前7天平均新增病例数约为20万例。美国7天平均确诊数约为3.8万例,但降温使民众待在室内,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数量依然不高以及总体上对抗疫的轻视态度,正在为一场类似大西洋彼岸的冬季疫情潮埋下隐患。 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称,政府数据显示,新的更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开始在美国各地蔓延。CDC说,感染新变异病毒的病例总数占美国新增病例数的10%以上。“拜登总统说疫情大流行已经结束,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家阿里·克达德对《国会山报》说,疫情没有结束,尤其是现在冬天即将来临。

美债收益率再度飙升,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加大!

美国国债收益率再度大幅攀升,预示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和担忧增大,虽然美股公司财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乐观的市场氛围,但是到交易中段以后难以为继。 欧美股市 美股方面,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0.33%,报30,423点;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下滑0.67%,报3,69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挫0.85%,报10,680点。 周三发布财报的美股公司,业绩数据表现向好,利好市场整体的风险投资情绪,不过美债利率再度上升,一度抽升13.8个基点,高见4.136厘。 还需要关注的是,美国联储局周三发布俗称「褐皮书」的每月地区经济报告,提及各区经济活动整体有温和增长,部分地区变化不大,少数地区录得下滑。受访商界人士对前景的悲观情绪有所上升。根据报告,商界认为物价压力仍然大,一些地区通胀有所缓和,一些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冷却。 个股方面,特斯拉(NASDAQ: TSLA )收市后业绩出炉,经调整后每股盈利报1.05美元,较分析员预测的1.01美元高,按年增长69%;不过,期内收入录得214.5亿美元,按年增长56%,较分析员预期的220.9亿美元低,为一年来首次逊预期。消息公布后,特斯拉市后延长交易时段股价曾下挫逾6%。 业绩报告亦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电动车34.383万辆,低于分析员预期的约35.8万辆;期内交付量较当季产量少2.2093万辆,和本月初公布的数据一致。 同时,IBM (NYSE: IBM )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来自持续营运业务录得亏损32.1亿美元,去年同期获利10.4亿美元,主要因为上季录得一次性涉及退休金官司的和解开支。期内,每股经调整盈利为1.81美元,优于市场预期的1.77美元。收入按年升6%至141.1亿美元,优于市场预期的135.1亿美元。消息曝光后,IBM市后延长交易时段股价一度升6%,其后升幅缩窄至逾3%。 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 (NASDAQ: UAL )唱好第四季前景,股价抽升4.97%。具体数据显示,美联航第三季度营收为128.8亿美元,高于分析师的预期,较2019年(疫情爆发前)增长13%;利润为9.42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8%;经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81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2.28美元。美联航在财报中表示:「展望今年年底,美联航预计强劲的新冠疫情复苏趋势将继续克服宏观经济环境中的衰退压力,第四季度调整后的营业利润率将首次超过2019年」。 宝洁(P&G) (NYSE: PG )业绩胜预期,即使调低全年收入预测,股价仍涨0.93%。宝洁警告称,受到强美元拖累,预期截至明年6月底止的年度收入下跌1%至3%,差过原先估计介乎维持不变至增长2%,同时称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以较高价格购买必需品的日子已告一段落。 欧股方面,泛欧斯托克600指数下跌0.53%,报397点;德国DAX30指数收报12,741点,下挫0.19%;法国CAC40指数收报6,040点,滑落0.43%;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报6,924点,回吐0.17%。 需要注意的是,最新的消息显示,欧元区9月消费物价调和指数(HICP)按月上涨1.2%,符合预期;按年上升9.9%,低于10%的初值,但仍处于纪录高位;而英国9月消费物价指数(CPI)按年上升10.1%,高于8月的9.9%,亦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0%,并重返7月创下的40年高位水平。 由于欧元区及英国9月通胀持续创新高,市场忧虑欧美央行维持大幅加息步伐不变,不利股市表现。 亚洲股市 A股:上证指数报3,044点,跌36点或1.19%,成交3131.08亿元;深成指报11,027点,跌160点或1.43%,成交4,452.91亿元;创业板指数报2425点,跌0.86%。 港股:香港恒生指数以近全日低位收市,跌2.4%,报16,511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2.75%,报5,597点;恒生科技指数收市挫4.19%,报3,196点。其中,腾讯控股(HK: 0700 )挫4.1%报244元,成交居首有51.83亿港元。 商品市场 原油方面,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升2.64%,收报92.41美元;WTI原油期货周三收市反弹3.29%,每桶收报85.55美元。 周三原油市场聚焦美国上周意外减少的库存数据,油价止跌回升。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再度释放原油储备的消息,对市场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摩根大通策略师Christyan Malek警告,由于行业投资不足,导致未来10年石油供应受局限,国际油价明年可能升至每桶150美元。...

美国半导体战略将加剧全球割裂式竞争

被称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产业政策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正式出台。该法案旨在提振美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通过为半导体产业提供巨额联邦补贴,增强美国的工业、技术和军事优势,以“抗衡”来自中国的竞争。其中的“中国护栏”条款对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具有严重危害性,势必引发新的全球割裂式竞争。 近年来,美国日益强化中国的“系统性竞争对手”定位,“以链制华”是其重要手段。美国政策的着力点更加趋向于加强科技创新保护,目标是通过“控链”“转链”“阻链”“强链”等手段,长期确保美国新兴技术领导地位。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密集出台了包括《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芯片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在内的一系列遏华制华法案,意图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调整为“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美国制造”替代“中国制造”。 为了维护科技霸权,美国尤其重视半导体领域的对华遏制,《芯片法案》就是其工具之一。一方面,美国通过产业补贴、出口管制清单、实体制裁、外资安全审查、“中国护栏”条款等手段,对半导体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资源、关键投资进行限制。《芯片法案》不仅涉及2800亿美元大规模投资、520亿美元巨额补贴,还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或将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 另一方面,美国还借助盟友力量,力图构建包括美日韩台“Chip 4”芯片联盟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在内的全球半导体“排华联盟”。目前,该“联盟”囊括了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英飞凌和设备厂商尼康、阿斯麦尔、东京电子,以及芯片IP巨头ARM等,几乎覆盖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美国还欲说服更多国家和地区对半导体相关物项的对华销售施加严格的出口管制,促使供应链转移,并采取芯片断供等手段限制中国。 半导体产业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包括芯片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晶圆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等领域。半导体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发展与研发投入、资本投入密切相关,而美国在这两项上均领先于中国。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和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共同发布的报告,2020年,芯片设计方面,中国在全球电子设计自动化和知识产权(EDA/IP)领域占比仅为3%,逻辑芯片与存储器芯片领域不足1%;晶圆制造方面,中国占比为16%,但基本属于中低端产品,与同期国际水平还存在2-3代的代差。当前,中国晶圆制造能力虽已可以实现14纳米和28纳米的量产,但主要集中在28纳米以上制程,且产能相对不足。 为了全面封堵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跃升,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推出量身定制的“中国护栏”条款,它意味着包括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以及环球晶圆等公司在内的半导体企业未来10年对华半导体投资将受到阻碍。不过,虽然此举将延滞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但那些享受美国产业补贴的企业也可能失去参与半导体市场成长的机会,这对全球芯片企业而言无疑也是巨大打击。 归根结底,半导体竞争是体系的竞争。由于技术精密、纵深宽泛且高度复杂,半导体技术发展有赖于全球产业链,这也决定了全球半导体之争不仅仅取决于产业链环节的高低,更取决于产业链的完整性。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需求与产能,一旦发展成熟则能迅速实现技术规模化。当前,中国已连续数年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2021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达1925亿美元,全球占比达34.6%。 特别是近年来,在遭受美国围困打压之后,中国芯片行业反而比全球其他地区增速都快。过去10多年间,中国半导体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在研发、设计、制造、终端、晶圆等方面均有布局,且保持了高速增长。2021年中国芯片相关企业的总销售额增长18%,达到创纪录的超万亿人民币规模。 与此同时,中国正走出一条与他国不同的芯片发展之路。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光伏发电和工业领域对半导体材料的需求强劲。以SiC、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应用落地,技术逐步成熟,产能持续扩张,成本快速下降,在手机快充、新能源车、通讯、工业等市场放量增长。中国有望走出一条以应用引领创新的发展道路。 美国半导体战略和千亿芯片法案无法堵住中国造芯的未来。但在美国国家干预主义及其全力“以芯遏华”战略推动下,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有可能形成相对割裂、相互竞争的“两大平行体系”。

美“芯片法案”损人害己 终将反噬自身

 美国日前正式推出《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旨在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条款,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本土。不少业内专家表示,这一法案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武器化”,扰乱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终将反噬美国自身。   逆潮流 反规律   经济全球化不断迈进,芯片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跨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形成相互协作的高效运转格局。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炮制“芯片法案”,妄图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是逆全球化潮流和反产业发展规律的行为。   按照白宫公布的数据,美国半导体产量仅占全球约10%,东亚地区产量占全球75%。这意味着在东亚地区存在强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德勤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说,在芯片领域,厂商自然形成高度集中的生产集群,创造了强大的“人才库”和“技能池”。   美国兰德公司供应链安全领域主管布拉德·马丁告诉新华社记者,“芯片法案”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美国芯片行业的劳动力发展等问题。   除了无法振兴美国相关产业,“芯片法案”还对已有的供应链系统造成冲击。波士顿咨询公司分析师马特·兰焦内指出,该法案肯定会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供应链系统将出现更多冗余。   另外,这份法案逼迫企业“选边站队”:只要接受美国政府补贴,10年内就不得在中国或任何其他经济体扩大先进芯片产能。不少半导体企业认为,类似规定扭曲全球供应链,破坏企业全球竞争力,最终影响美国技术进步和发展。 “芯片法案”违背市场规律,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强行扶植“美国制造”,不仅不解决老问题,反而制造新矛盾。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半导体企业利润已经很高,再给予补贴,相当于“劫贫济富”,将激化高赤字和高通胀等风险。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此前估算,“芯片法案”将在十年内增加550亿美元支出,再加上产业税收抵免将减少240亿美元税收,两者合计增加790亿美元财政赤字。一些预算监督机构表示,这将持续推高通胀,拖累经济增长。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告诉记者,“芯片法案”目标实现周期很长,等到那些用于鼓励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投资获得成果,美国普通民众付出的成本只会更高。   美国“自由事业”基金会主管亚当·布兰登认为,芯片法案是鲁莽财政支出,只会为通货膨胀“火上浇油”,让美国家庭承担成本。他表示,扩大企业的福利不会让美国更有竞争力,只会加重它们对政府的依赖。 鼓吹“芯片法案”的政客声称,法案能减少美国对外国半导体产品的依赖,解决芯片短缺问题。分析人士表示,芯片短缺的原因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动摇了半导体全球供应链。“芯片法案”是使用错误的方式解决美国的另一个错误,完全是一种政治操弄工具。   前白宫贸易顾问、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在一篇文章中表示,美国打击其他国家企业,动摇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损害了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相关出口管制还阻碍制造商在美国本土投资。   波士顿咨询公司估计,如果美国完全禁止半导体企业向中国客户销售产品,美国半导体企业将丧失1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7%的收入,半导体行业也将减少1.5万个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   如此看来,这份强调排他性的“芯片法案”不仅无法助力美国半导体产业,还会加剧全球产业链扭曲错配、损人害己。

美媒:美国可能即将再次迎来新冠感染高峰

随着美国进入第三个与新冠疫情相伴的冬天,初步迹象表明新的感染高峰可能即将到来。 报道称,到目前为止,在全美范围内还没有出现病例激增的局面。目前,美国的新冠感染、住院和死亡人数处在从相对高点有所回落的阶段。不过随着天气转冷,人们待在室内的时间增多,而病毒在室内环境下更容易传播,这导致疫情卷土重来的风险增大。 报道指出,从欧洲目前经历的情形可以看出一些苗头。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许多欧洲国家,新冠感染人数在持续增加。 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说:“过去,欧洲发生的事情往往是美国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先兆。所以我认为我们美国人得到的基本信息是:我们要为欧洲人开始面临的局面做好准备。” 一些计算机模型的预测结果是,至少到今年年底,新冠感染人数将持续减少。不过研究人员强调,目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可能会让这样的预测结果发生改变,比如是否会有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在美国迅速传播。 据报道,科学家目前正在关注近来出现的一系列“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它们似乎更善于躲避免疫系统。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负责新冠疫情建模工作的劳伦·安塞尔·迈耶斯说:“此时此刻,德国、法国等国的病例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增加了未来几周乃至几个月美国疫情走向的不确定性。” 不过,帮助运作新冠肺炎情境建模中心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流行病学家贾斯廷·莱斯勒说,美国未必会重蹈欧洲覆辙。这是因为目前尚不清楚欧洲病例的持续增加是否与人们更容易感染此前没有接触过的新亚型变异株有关。此外,不同国家的免疫程度也不相同。 一些研究人员说,美国已经开始看到疫情抬头的早期迹象。例如,在美国一些地方的废水中检测出的病毒含量上升,宾夕法尼亚、康涅狄格、佛蒙特和东北部其他地方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这可能是疫情即将到来的预警信号,尽管当前全美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全国废水监测项目负责人埃米·柯比说:“现在就断定会出现重大疫情还为时过早,不过我们正在密切监测相关情况。” 但是据负责监测疫情的费城儿童医院政策研究室的主任戴维·鲁宾说,新英格兰的一些地区以及美国北部其他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新冠感染人数及住院病例上升的局面。 鲁宾说:“我们目前看到的是,美国最北端开始显现新冠病毒加速传播的迹象。疫情在冬天卷土重来的局面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