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干预所有社交媒体,会向其下达明确指示

  推特首席执行官马斯克27日发文称,“每家”美国社交媒体公司都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了严格审查。此外,美国政府有时还会向这些公司下达明确指示,例如,谷歌经常按其要求删除指定链接。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8日报道,马斯克表示,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与美国政府合作审查内容,它们都会在美国联邦机构的明确指示下删除相关内容。据报道,马斯克在收购推特后公布的文件显示,推特与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五角大楼和其他政府机构合作,压制有关美国选举、乌克兰局势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信息。   报道称,马斯克27日发表的推文是对记者马特·泰比此前一系列爆料的补充。其中,在马斯克的批准下,泰比公布了推特内部通信内容,印证了推特高管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成员定期举行会议。会议期间,这些机构向该平台提供了“数百个问题账户”清单,并要求其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封停这些账户。马斯克强调,大多数人并不理解泰比所言的重要性。   福克斯新闻网称,泰比表示,不仅是推特,美国政府几乎与“每一家大型科技公司”都有联系,这些公司包括脸书、微软、威瑞森和红迪等。泰比声称,中央情报局特工几乎总是旁听这些公司与联邦调查局外国影响力工作组的会议。他解释道,虽然这个工作组是为了打击外国干涉美国选举活动而成立的,但其提出大量针对美国国内内容的审核要求。   “今日俄罗斯”网站称,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密苏里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总检察长提起诉讼,称至少12个政府机构的官员在2020年每个星期都与推特、脸书以及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代表会过面,并讨论决定禁止哪些内容与用户账号,涉及内容涵盖选举干预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热点话题。   福克斯新闻网称,自从马斯克收购推特以来,他便开始了一场运动,旨在揭露该平台此前不透明的审查政策。几名独立记者发布的报道显示,推特压制了2020年美国大选的有关内容,在审核方面存在偏见,并受到美国政府的影响。“今日俄罗斯”网站称,这些报道证实,推特在大选期间压制不利于拜登竞选的信息;与联邦调查局合作,删除该机构想隐藏的网络内容;协助美国军方的网络影响力行动;还代表多个美国情报机构审查“反乌克兰言论”。

日本核爆受害者抗议日政府敲定安保文件,高呼“不准增加军费”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广岛市26日举行抗议活动,示威者包括核爆受害者等在内的约90人,他们抨击日本内阁会议敲定写明“拥有反击能力”的3份相关安保文件是违反宪法的暴行。抗议者们还高呼“不准增加军费”、“反对大增军备和大增税”等。   12月26日在广岛市中心举行的安保文件抗议行动 图自日媒   共同社在描述当天举行的抗议活动时称,78岁的广岛县核爆受害者团体协议会理事长佐久间邦彦手握麦克风说:“日本若提升威慑力,其他国家会进一步增强。这不是和平解决(办法)。”他还说,日本“防卫费增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是极其异常的增额。”   此外,20岁的“广岛全体行动”联合代表、律师石口俊一也发表演讲称,“岸田政府绕开了国会,而在内阁会议上擅自决定。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战前日本走向侵略的历史。”   据日本共同社此前报道,日本政府在本月16日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安保三文件,文件明确日本将拥有“反击能力(攻击敌方基地能力)”,计划在2026年度部署美制“战斧”远程巡航导弹。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经内阁会议通过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当天召开记者会,表示拥有能够打击敌方导弹发射基地等目标的“反击能力”将形成威慑力,阻止敌方攻击,这是未来不可或缺的能力。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对此表示,历史上日本曾步入军国主义歧途,犯下侵略扩张和反人类罪行,给地区和世界带来深重灾难。此次日本大幅调整安保政策,强化反击军事能力,不得不令人怀疑日方正在脱离战后和平发展轨道,势必引起所有爱好和平人士的警惕和反对。我们郑重敦促日方汲取教训,不要执迷于利用所谓“中国威胁”放纵自身扩军强武,回到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上来,避免沦为两国关系及地区安全稳定的破坏者、搅局者。

警惕!美军机今年赴南海侦察近600架次,专家:中国光“防”还不够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5日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SCSPI)的数据报道称,2022年1月到11月,美国大型侦察机赴南海侦察近600架次。中国军事专家认为,这一数字虽然比2021年的统计数字有所降低,但美军仍是南海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中国要防好,更要作好更多飞出去的准备。   7月动作最密集   《南华早报》网站报道称,南海战略态势感知的数据显示,美国从1月至11月派出589架次大型军机,在南海上空进行近距离情报收集。12月的飞行数据尚未公布,美国去年12月派出47架次大型侦察机在南海地区巡逻。报道称,最新的侦察飞行发生在今年12月21日,3架P-8A反潜巡逻机、1架E-3G预警机以及1架RC-135V侦察机分别从日本嘉手纳空军基地和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起飞,在台海和南海地区进行频繁的侦察活动。   美军RC-135系列战略侦察机的资料图(美国空军)   《南华早报》称,上述评估是基于ADS-B系统的商业数据,可能只能揭示美国军机侦察活动的一小部分,因为并非所有飞机都打开了ADS-B转发器,较小的飞机也不包括在统计中。此外,除美国外,澳大利亚还于5月派出军机在西沙群岛周边空域进行侦察飞行。   《环球时报》记者查看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信息发现,今年美军在南海公开活动次数最多的是7月。2022年7月,美军累计出动67架次大型侦察机前往南海对中国进行抵近侦察,其中部分架次是为配合美军导弹驱逐舰和航母打击群在南海的活动。其次是3月,派出61架次大型飞机进行侦察。最少的月份是9月,为28架次,其余月份在40到60架次之间。   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2021年美国大型侦察机在南海上空进行大约1200次近距离间谍飞行。从这个数字来看,今年频次降低。   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可能和俄乌冲突有关,美国把大量侦察力量派往欧洲,在东欧、黑海上空执行侦察任务,在亚太的侦察频次有所降低。另外,不排除在南海有更多侦察行动由防务承包商的飞机执行的可能性。南海战略态势感知统计的机型主要集中在美军方的RC-135系列、EP-3E、RQ-4、P-8A和E-3等大型平台,而防务承包商通常使用较小型的侦察机。   美军在南海侦察什么   张学峰表示,美军大型侦察机在南海的行动主要围绕四大任务。第一个是海上巡逻,主要用于侦察潜艇和水面舰艇,特别是他国潜艇的行动。美军认为,南海是中国核潜艇的重要活动区域,所以十分重视在南海的反潜侦察行动,其中的主力机型是P-8A反潜巡逻机。该机平时主要通过机载搜索雷达对海面进行搜索,发现潜艇潜望镜、通气管之后,可以快速飞抵潜艇航行区域,然后通过光电传感器进一步侦察,并视情投放主、被动声呐。如果P-8A对南海正常训练的他国潜艇投放声呐浮标,那么将是严重的挑衅行为,也是违反国际公约的行动。   第二个任务是进行电子侦察。主要是通过RC-135系列和EP-3系列电子侦察机执行,包括通信信号情报侦察和雷达信号侦察。这种侦察对于破译对方通信,掌握对方雷达情报网的部署、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美军战时进行电子干扰,就要依赖于平时大量侦察的数据积累”。   第三个任务是对南海岛礁上的设施进行光学和雷达成像侦察。P-8A反潜机、“全球鹰”无人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执行这类任务时,上述飞机无须直接飞越岛礁上空,通过侧视合成孔径雷达和侧视侦察相机,可获得高分辨率图像。这种侦察,相对于卫星侦察更为灵活,精度也更高。   第四个任务是对南海上空军机活动进行侦察,主要依靠E-3预警机和E-2预警机,用于评估他国战斗机起飞架次、训练强度、反应时间等。   张学峰分析说,美军侦察机在南海上空的行动主要针对解放军,但对这一地区其他国家的舰机、阵地的侦察是无差别的。美军的几百架次侦察飞行扰乱当地民航飞行航线,特别是一些美国侦察机还更改国际民航组织注册的航空器识别码,伪装成别国客机对中国周边实施抵近侦察,给民航飞行带来严重安全隐患。此外,这些侦察飞行还经常骚扰、干扰有关国家正常军事训练,是南海地区最大的不稳定、不安全因素。   而《南华早报》引用中国专家的话说,“这些近距离侦察活动越来越接近中国海岸,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对抗和摩擦的风险。”   “中国光防还不够”   张学峰认为,解放军对美方相关抵近侦察进行了有效监控和拦截,严防这些飞机向我领空逼近,严防其对我正常训练舰机进行干扰,严防其对我情报进行有效侦察。   张学峰表示,从长期国际军事实践以及国际法角度来看,无论是大国如当年的苏联,还是小国,在和平时期都很难完全避免、阻止别国侦察机在本国周边的抵近侦察飞行。不进领空不击落,是迄今为止和平时期海空斗争的基本规则。因此,从世界海空斗争来看,中国光“防”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除了要防止美国侦察机飞进来,也必须作好飞出去的准备。来而无往非礼也。以前,中国大型长航时平台比较少,飞机“腿”短。特别是中国在远离大陆的区域没有属于自己的基地,飞出去的难度,显然要比美国更大。   张学峰表示,“大量先进装备陆续列装,为解放军飞得更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也要考虑派出相关机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有关区域进行对等侦察。”   他补充说,首先要实现对“第一岛链”目标,包括台岛东侧、琉球群岛、日本岛等的常态化巡航飞行,对“第二岛链”定期飞行。然后陆续实现飞得更远、飞得更久的目标。这种侦察飞行对于提升威慑能力,提升对于相关区域的信息掌握的灵活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方多部门严厉警告美政治挑衅,解放军东部战区展开打击演练!

  “我们强烈敦促美方摒弃冷战零和思维,不得实施有关法案中的涉华消极条款,不要低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不要在涉及中国主权和核心利益问题上存有侥幸冒险心理。”12月24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外交部、国防部、国台办就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涉华消极条款发表谈话或答记者问,表达中方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当天(美国当地时间23日),美方将“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签署成法,该法案含有多项涉华消极条款,大肆操弄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无端抹黑中国发展道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尤其是其中包含为台提供“军事融资”、加速对台售武等内容,妄图“把台湾纳入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使台湾“乌克兰化”。12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诸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联合火力打击演练。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当天表示:“这是针对当前美台升级勾连挑衅的坚决回应。战区部队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包含大量涉华消极条款   当地时间23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军事开支总额高达8579亿美元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拜登随后发表声明表示,该法案“为美国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了重要的福利,并将支持美国国防、外交和国土安全的关键权力”。   有美国媒体称,该法案包含多项旨在强化美国军队空中力量、陆战防卫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的条文。在欧洲,该法案除了允许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外,还批准向名为“欧洲威慑倡议”的计划提供60亿美元的预算。该计划的目的是提升驻欧洲美军的应变准备,“以阻止俄罗斯进一步侵略”。在印太方面,法案为“太平洋威慑倡议”计划注入115亿美元资金,以提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能力。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导人麦康奈尔日前在参议院通过该法案的最终协调版时曾大谈“中国威胁”。他称:“中国正积极破坏美国的利益和在各地的伙伴关系,从亚洲到中东,再到非洲,还有其他地方。这部国防授权法将强化我们自身的力量,并将印太地区的重要伙伴关系置于优先地位。”麦康奈尔说,“制衡中国将需要美国及其伙伴和盟友之间更牢固、更深入的联系……这意味着所有事情,从军事基地到联合演习等方面进行协调。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国防工业基础,以便向合作伙伴出售其所需的防御能力,在安全和经济方面赢得胜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在该法案总额达8579亿美元的军事开支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美国在2023年至2027年间向台湾提供总额100亿美元、每年最多2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该法案还要求加速处理台湾军购请求,并建议邀请台湾参与2024年“环太平洋军演”。此外,众议院同一天通过的“综合拨款法案”授权向台湾提供最多20亿美元的“军事贷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梅嫩德斯声称:“台湾的民主对印太战略来说就是跳动的心脏,我们对台湾义务的深度和力度将比以往更强大。”   给台海和平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中方对美方执意通过并签署含有涉华消极内容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针对美方此举,外交部发言人24日表示,该案罔顾事实渲染“中国威胁”,肆意干涉中国内政,攻击抹黑中国共产党,是对中方的严重政治挑衅。该案还包含大量涉台消极条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给台海和平稳定造成严重损害。当天,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国防部、国台办也发表谈话或答记者问,表达中方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诸多议题已触碰了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性质十分恶劣。”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2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从该法案可以看出,美国接下来一年的对华政策将更具对抗性,其以军事为核心,妄图构建全面遏制中国和破坏中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政策体系将编织得更为密集。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将更严峻。   《环球时报》记者通过关键词查询发现,在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涉及的国家中,“中国”出现了260多次,远高于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显然中国是美国关注的“最大重点”。虽然该法案是“国防授权法案”,但实际上涉及中国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除了针对中国军事的内容外,还包括:中国在敏感区域的港口和基础设施投资问题、中国“对外经济胁迫”问题、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对俄援助问题、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对中国援助的问题、涉疆问题、中俄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活动的问题、稀土问题、半导体问题、在非洲地区同中国的竞争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   此外,该法案还对中国制定了多项有针对性的遏制措施,比如在经济上,该法案声称要“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并修改所有为中国提供这一地位或待遇的国际条约”;在投资方面,“所有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投资”以及在通信等关键领域只要中国企业持股超过10%,就会被严格审查或被限制。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该法案可以看出,美国今后将重点在军事上威慑中国,同时继续在科技领域 “围堵”中国,在经贸领域打压中国企业,在政治层面恶意攻击中国。   美国的“台湾豪猪化”政策   对于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俄卫星新闻网24日引述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专家理事会俄方主席塔夫罗夫斯基的话表示,美国通过8579亿美元的国防预算是对全世界的威胁,美国在全球有上百个军事基地,全世界都在美国枪口瞄准之下。他说:“美国对台湾进行军援,显然是对中国进行挑衅。台湾是美国企图用来遏制中国最主要的一张牌。但这可能使美国自身陷入军事冲突之中。”   香港中评社援引台湾岛内多名学者的分析称,该法案有关对台进行“军事援助”等内容,是“企图把台湾纳入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这个象征性意义,比100亿美元军援更重要”。美国针对中国打“台湾牌”,就是要把“台湾乌克兰化”。报道称,《纽约时报》10月份曾报道《美国计划将台湾变成庞大武器库》,正加紧在台储备大量武器。对照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内容,美国正开始落实“台湾豪猪化”政策。民进党当局收下美国“军援”,就等于交出“防卫自主权”,“如同乌克兰要怎么打,打多久,能不能停,都无法操之在己”。此外,传言美国将派官员“直接进驻”台湾当局,那台当局就不只是外界嘲讽的“儿皇帝”,“而是准殖民地了”。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这一法案对美国行政当局没有百分之百的约束力,因此我们应当严密监控美国行政当局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他说,在安全问题上,特别是维护西太局势稳定方面,中国并非处于弱势,但始终保持积极防御态势,因为台海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繁荣和稳定,还波及整个西太和跨太平洋地区。如果因台海问题引发中美冲突,全世界都将受到巨大影响。中方在此问题上不会鲁莽,但如果美方挑衅升级到一定程度,中方“势必会予以强硬且一举解决问题的回击”。

称俄乌都是好朋友,盼中欧去除政治化

  中国驻欧盟使团24日发布团长傅聪大使接受香港《南华早报》专访内容。这是傅聪在本月接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以来,接受的首个媒体专访。他在采访中谈及乌克兰危机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澄清西方对中俄“无上限”关系的揣测,表示他希望中欧关系“去政治化”。2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傅聪大使的谈话坦率真诚,传递了中国关于俄乌冲突劝和促谈的一贯立场,并期望欧盟在正常经贸合作中不要搞“政治挂帅”,而是在商言商。   傅聪大使于12月10日抵达布鲁塞尔履新。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表示,他本人、欧盟及其成员国均高度重视发展欧中关系。欧方愿同中方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保持开放合作,妥善管控分歧,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期待傅大使为此发挥重要作用。   《南华早报》报道称,在傅聪接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之前,该职位已空置一年,其间俄乌冲突和中俄联系影响了中国与欧盟的双边关系。傅聪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未从这场冲突中受益。他说,“对中国来说,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好朋友。我们不想在朋友之间选边站队,这是我们立场的出发点”。与此同时,傅聪表示,中方是此次乌克兰危机的“连带受损方”,而美国通过大量售武,并从欧洲能源危机中获利。傅聪表示,欧洲国家正通过乌克兰危机的棱镜看待同中国的关系,这使中欧关系承受很大压力。   《南华早报》称,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之间的“无上限”关系。傅聪敦促不要对这个术语过度解读。他说,中国与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伙伴关系,中国没有对任何双边关系“人为设限”。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十个月后的今天,仍有人以中俄关系“无上限”为由批评中国站在错误的一边,他对此感到失望。   在被问及中国政府为何不向欧洲企业开放市场时,傅聪提到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他问道:“如果欧方如此关心中国的市场准入,那么为什么不批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呢?”《南华早报》称,去年,欧盟针对所谓中国政府“侵犯新疆人权”而发起制裁,使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偏离轨道。傅聪表示,新疆的人权状况并不像欧盟所说,欧盟制裁的理由“基于很多错误信息,其中一些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和捏造”。据路透社报道,傅聪表示,他希望中欧关系“去政治化”,“中欧合作过于政治化了。我们可以合作的事情太多了,但是因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合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对于傅聪大使的访谈内容,俄罗斯媒体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俄乌冲突上。俄新社23日报道称,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表明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停火止战的立场,并指出美国是俄乌冲突的受益者。俄罗斯连塔网23日认为,傅聪的态度表明中国并不想在乌克兰危机中选边站队,中国主张推进各方开展对话和谈判,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冲突。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2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傅大使的谈话有三点令人印象深刻:第一,谈话整体基调坦率真诚,传递出中欧间需要坦诚相待的信号;第二,中国积极看待中欧关系,近年来,中欧间的经贸合作保持逆势增长,取得了不错成绩;第三,中国正视中欧间存在的问题,并将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   田德文认为,傅大使关于俄乌冲突的表述传达了两方面意义:第一,俄乌冲突与发展中欧关系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欧洲把欧方和中方的立场差别与中欧合作挂钩,缺乏合理性;第二,中国对待俄乌冲突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中国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劝和促谈,不会选边站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乌冲突至今已过去10个月,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及未来前景,应该说比10个月前更加明晰。欧洲方面对中方的态度和立场在初期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但目前看来,中欧之间应该有了更多的共识。中国的立场有助于事态的缓和与解决,中方没有拱火,更没有让事态朝着复杂的方向变化。我认为,这些应该越来越受到欧方的认可和接受。”   崔洪建说,傅大使谈及的中欧关系“去政治化”,是指在中欧正常经贸合作中不要搞“政治挂帅”或是出现泛政治化行为。“中欧关系近些年遇到的困难,很大部分受到政治化影响,傅大使的谈话即是针对欧洲方面一些偏颇的行径。”田德文认为,中欧之间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务实合作,如全球治理、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这些不属于政治范畴的合作领域不要与政治强行挂钩,而应在商言商。

美媒:美两党议员施压拜登政府阻止TikTok等外国社交媒体在美运营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4日报道,当地时间13日,多名美国两党议员在众议院和参议院提出议案,试图推动美国总统对TikTok以及其他“来自令人担忧国家”的社交媒体公司实施禁令,阻止它们在美国国内运营。此前,美国亚拉巴马州等多个州相继宣布政府设备禁用TikTok。中国外交部曾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借口虚假信息、打压中方企业的惯常做法。   NBC:议员公布两党法案,旨在在全美禁止TikTok   据NBC报道,这些美国议员在有关文件中宣称,该法案将“阻拦、禁止来自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令人担忧的国家的任何社交媒体公司的所有交易”,以保护美国人“免受监控”。   报道称,由于美国国会当前会期剩余时间不多,两院在本会期中审议该提案的可能性不大。不过,美国议员可能会在明年再次提出,NBC认为,在共和党占多数席位的众议院,提案更有通过的可能性。     美国长期以“国家安全”为名打压TikTok。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2020年发布行政命令,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但在针对该措施的一系列法庭诉讼中败诉。现任总统拜登于去年6月撤销特朗普的一系列行政命令,并命令商务部对相关应用程序带来的安全问题进行审查。   NBC提及,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当地时间11月15日声称,互联网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在美国的运营引发“国家安全担忧”,相关官员正在调查TikTok能否继续在美运营。   美国亚拉巴马州、犹他州州长12月12日以“国家数据安全”为由,宣布在州政府设备或网络上禁用TikTok。   针对美方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1月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散布虚假信息,并以此为借口打压中方有关企业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惯常做法,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方应采取负责任的方式,切实尊重和遵守公平、开放和非歧视的国际规则。

美国保护主义坑苦欧洲

  美国《通胀削减法》的首批欧洲受害者已经出现。当地时间12月12日,美国电动汽车及汽车技术厂商里维安宣布,将暂停执行今年9月与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达成的在欧洲联合生产电动汽车的谅解备忘录。在美国与欧盟及其他盟友围绕《通胀削减法》争执不休之际,这一决定很可能为这场跨大西洋贸易争端“火上浇油”。   实际上,《通胀削减法》让欧洲人糟心的地方远不止于几家车企,它甚至可能给整个欧洲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出台包括高额补贴在内的大量激励措施,以推动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和应用。该法所提供的巨额补贴和税收减免,果然令一些欧洲企业动起了“搬家”的心思。瑞典绿色电池制造商北方伏特公司日前就宣布将推迟在德国北部城市海德建造电池生产厂的计划,并考虑将投资转向美国,因为“美国提供的补贴是德国政府补贴的4倍,美国能源价格也比德国便宜很多”;德国西门子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鲁赫表示,欧洲必须对美国《通胀削减法》的补贴计划作出迅速反应,否则企业将选择在美国而不是欧洲建厂。拥有超过300万家会员企业的德国工商大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其39%的会员企业计划未来几个月在美增加投资,德国汽车供应行业中,每五家企业就有一家计划在国外建立生产厂,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政府推出的补贴和歧视性政策。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就指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威胁着欧洲,并可能使欧洲的经济状况变得更糟。”   可以说,美国正以“环保”为名、行“补贴”之实,以“掏空”欧洲制造业的方式“保护”甚至壮大美国制造业。被盟友如此从背后捅刀,欧洲人焉能不愤怒?12月9日,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9国领导人在西班牙举行会议,呼吁以“欧洲的方式”应对美国的法案等诸多挑战。12月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对美国气候计划的扭曲行为采取行动”,强调“比赛必须尊重公平的竞争环境”;12月1日,对美国进行第二次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火力全开,痛批《通胀削减法》,警告该法可能导致“西方世界分裂”。   然而,面对盟友们的不断轰炸,美国政客们却根本视若无睹。12月1日,在与马克龙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拜登虽然表态会在具体政策上做出“调整”,称美国“从未打算排除与我们合作的人”,但“美国不会道歉”。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布莱恩·迪斯在接受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采访时说,“我们不会为此道歉”,“(拜登)的经济战略和这些法案的经济要素的目的首先是为美国各地的社区创造经济机会”;民主党参议员罗登·怀恩称,两党议员没有兴趣重新讨论这一法案,“我们不会重新打开它的文本”;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曼钦更是干脆地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美国”。甚至连自由经济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也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为这一法案叫好,称“美国才有权决定怎样的贸易政策是符合美国国家安全的”。这些无不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不管美国如何将自己包装为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其核心价值观仍是绝对的利己主义和霸权主义。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自私和霸道心理,美国才会面对欧盟和日韩等盟友的愤怒批评与指责无动于衷,将世贸组织的相关裁定视作“废纸”,不断滥用“长臂管辖”干涉和破坏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将经济政策用作遏制他国正常发展的武器。这样的美国,正是国际秩序和规则的最大破坏者。

非洲对美非峰会缺乏信心,南非智库:美国有扰乱非洲政治的可能

  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13日在美国华盛顿开幕,议程共3天。美联社12日报道称,此次峰会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华盛顿举行的最大规模国际会议,49个非洲国家的元首和领导人受邀与会。预计美非峰会将围绕疫情、气候变化、贸易等问题展开。据悉,美国总统拜登将利用此次会议,宣布支持让非洲联盟(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常任成员。      美国国务院网站称,这次峰会将展示美国对非洲的持久承诺,并将强调美非关系及加强合作的重要性。不过,在国际舆论看来,美国与非洲的关系并不如美方所描绘的那般美好。美联社称,拜登希望通过美非峰会来缩小美国与非洲之间日益扩大的信任差距。但多年来,美国对非洲大陆的承诺令人失望,这一信任差距也越来越大。   南非主流媒体独立传媒网站称,非洲能源商会执行主席阿尤克对美非峰会缺乏信心。他说: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在类似会议上达成的理念、承诺,甚至合同,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被忽视和搁置,往往都不会兑现。而峰会成功与否的真正标尺并不是多么丰富的新闻报道,而是未来看到的切实结果。   此外,南非智库“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日前就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发布研究报告称,非洲一直被美国视为拥有工具价值的大陆,可帮助美在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维持其领导地位。而对非洲而言,美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正明显下降,这可能也是促使华盛顿近期努力加强与非洲大陆接触的原因。报告表示,非洲国家有理由担心,美国有扰乱非洲政治的可能。报告还表示,其他国家也能在非洲找到许多合作机会,呼吁美国尊重多边主义。

搞“耐心外交”?英外交大臣欲与亚非拉建新伙伴关系,又提中国

  12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发表他作为外交大臣的首次重要演讲,根据英国媒体报道,他将启动所谓的“耐心外交”,敦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克莱弗利表示,英国需要制定长达20年的政策目标,涵盖从贸易到气候变化等领域,即使在国内没有立即可见的红利。他说,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国家的人口结构比帮助建立二战后全球秩序的英国传统盟友年轻得多,它们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我下定决心,我们将对塑造世界未来的国家进行信心投资。”他说,“我们不能只依靠我们先前存在的友谊和联盟。”   此前,英国媒体透露称,克莱弗利将于周一开启其所谓的“耐心外交”,旨在与巴西、肯尼亚、南非和印度尼西亚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建立更牢固的长期关系。克莱弗利及其盟友曾表示,以往,英国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主要盟友,或中、俄等构成“某种威胁”的国家上,但在中间地带还有很多国家,英国需要给这些国家更高的关注度。   《金融时报》11日的报道指出,克莱弗利曾表示希望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事务部加强与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也多次表达对这些地区国家的重视。12月初,克莱弗利访问了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这趟非洲之行使他认识到该地区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中心。在接受英国天空新闻的采访时,他也表示英国将与“极其重要的”沙特阿拉伯保持密切关系。   克莱弗利强调,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经济和权力的更大份额,将掌握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手中。英国的提议将根据他们的需求和英国的优势量身定制,涵盖贸易、投资、发展、国防、技术和气候变化。《金融时报》称,克莱弗利将该策略称为“耐心外交”。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国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李冠杰1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外交大臣意在推行的“耐心外交”可能受制于本国不协调的经济结构以及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一方面,约翰逊政府推行“全球英国”战略的主要手段是外交发声,但见效不大,因此苏纳克希望转向更加务实的经济外交来提升英国的国际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英国经济的构成以金融等服务业为主,适合其经济外交的对象为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所以英国很难在经济领域推进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仅仅只能与他们建立一些常规的经贸往来。   此外,克莱弗利在演讲中提及中国,称注意到中国在过去50年中崛起为经济超级大国。在演讲前夕接受BBC采访时,克莱弗利认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极具挑战性”,并表示“我们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考量,捍卫几十年来保护我们安全的原则和机构”。但他同时也认为,中国是“气候变化等领域潜在的重要合作伙伴”,英国政府仍将“寻找机会影响中国朝更好的方向前进,并与中国合作,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做出改进”。   英媒注意到,克莱弗利没有重复新任英国首相苏纳克关于中国的激进看法。两周前,苏纳克发表了上台以来首次外交政策演讲,承诺为英国外交政策设定新方向。他在演讲中表示,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并强调,不能简单忽视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性,英国将以务实方式应对竞争对手。英国《独立报》称,相较于7月将中国称为“最大威胁”的言论,苏纳克11月的演讲标志着英国对华强硬态度的大幅弱化。   李冠杰认为,尽管当前英国在战略上将中国定性为“最大长期威胁”的主基调没有改变,但其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与审查对华关系,未来英国可能将中国的“威胁性”降至与俄罗斯并列,也可能将中国视为合作性竞争对手,因此苏纳克等英国政客当前不再强调此前立场。李冠杰分析称,根据英国军情五处近日表态来看,英国可能将延续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即在竞争领域强化竞争,在合作领域开展合作。预计苏纳克将按此基调,调整对中国的定位以及相关政策,苏纳克政府大概率不会像英国前任首相约翰逊那样,对华采取“冷战式”对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