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仍处高位 美国民众对美经济形势感到悲观

  美国劳工部1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虽然环比下降0.1%,但与前年同期相比却增长6.5%。由于通胀水平仍处高位,美国民众对美国经济的预期继续持悲观态度。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2022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略有下降,但同比仍上涨明显,凸显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为美国家庭带来持续负担。同时,美国通胀率虽然近几个月呈现缓和迹象,但仍远高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设定的2%的长期目标,可能推动美联储继续加息。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一项跟踪数据,美国去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发布后,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1月底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飙升至93.2%。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民众如何看待美国未来经济形势进行了民意调研。结果显示,6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比较差”或“特别差”,6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很差”,49%的受访者表示对美国2023年的经济形势“感到担忧”。   美国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近日指出,美国未来12个月内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该机构做相关预测55年来的“历史最高”。

美日宣称加强两国军事联系,美媒渲染:对中国发出“强烈信号”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日报道,当地时间11日,美国和日本宣布加强两国军事联系,并升级美军在日本的军力态势。CNN渲染称,美日这一举动是对中国释放“强烈信号”,“试图威慑中国”。   当地时间1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华盛顿与日本外交大臣林芳正、国防大臣浜田靖一举行会谈,并共同召开记者会。根据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新闻稿,奥斯汀当天称,“拜登总统和岸田首相的愿景之间存在明显的战略一致性”“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具有韧性的伙伴关系……美日同盟是这些努力的核心”。     奥斯汀声称,两国的安全和防务部门负责人作出了一项“历史性”决定,即通过“在能力上更加全面、更具机动性、更具韧性的前沿部署”,优化美国在日本的军力情况。他宣称,“这些举动将增强区域威慑力,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日本及其人民”。   奥斯汀声称,鉴于印太地区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我们已经决定,第12海军陆战团将留在日本,并在2025年之前重组为第12濒海作战团”。据他介绍,美方“将为这个新编队配备与当前和未来威胁环境相关的先进情报、监视、侦察以及反舰和运输能力”。   近来,美日两国频繁渲染所谓“中国威胁”,本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声称,美国正计划在2026年前重组驻冲绳海军陆战队,为离岛防卫而创设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MLR)以提高对中国军队的威慑力和应对能力。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同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美同盟开展双边军事合作,应确保不损害第三方利益,不损害地区和平稳定,希望相关国家尊重本地区国家的安全关切,多做增进地区国家间相互信任和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美民调:国会议员道德水准在全美18种职业中接近垫底

  据美国《国会山报》网站10日报道,根据一项最新的盖洛普民调,美国国会议员的道德水准在全美18种职业中接近垫底。   盖洛普的这项民调于2022年11月9日至12月2日进行,统计样本为1020名成年人,误差幅度为正负4个百分点。主办方调查了受访者对美国18种职业的看法,这些职业包括医护人员、高中教师、警察和记者等。   民调结果显示,62%的受访者表示美国国会议员的道德水准“非常低”或“低”,而只有9%的受访者表示国会议员的道德水准“非常高”或“高”。而电话推销员的道德评级在此次民调中垫底。   民意调查人员还发现,各党派对国会议员的看法近似一致。10%的民主党人或亲民主党的人士表示国会议员的道德水准“非常高”或“高”,而8%的共和党人或亲共和党的人士也秉持同样观点。

美国会众议院议长选举内幕交易将进一步撕裂美国

  经历了4天的乱局和15轮投票后尘埃落定,共和党人麦卡锡终于当上了美国国会众议院新任议长。从最初的几轮投票中一轮得票比一轮更少,到最后艰难胜出,美国媒体发现,这一张张的选票,其实是麦卡锡通过权力交换“买”来的。这样通过内幕交易、向党内强硬派妥协换来的职位,将会进一步撕裂美国国会及美国社会,让美国政治制度弊端暴露无遗。   当地时间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20票对213票通过了一套指导未来两年运作的内部规则。这套内部规则,包括允许任何一名议员在任何时候提出罢免议长的动议、限制联邦开支预算等等。这些内容,正是麦卡锡之前为了当选议长而向反对他的党内极端保守派议员承诺的一部分内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 瑟法蒂:麦卡锡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让步,有些是程序上的,但对于(具有极端保守倾向的)“自由连线”党团成员非常重要。这些让步迫使麦卡锡给了他们更多权力,他把门槛从五个人降低到一个人,只需要一名议员就可以提出罢免议长,他以前曾经说过他绝对不可能同意这一点。   除了上面提到的,麦卡锡还向极端保守派议员承诺,同意寻求大幅削减政府开支、从今年10月开始在10年内实现联邦预算平衡,以及不干预未来的共和党初选等。另外,麦卡锡还同意一些保守派议员进入众议院的关键委员会,并且承诺将他们的立法要务列入表决议程。   美国埃默里大学政治学教授 吉莱斯皮:如果没有“自由连线”党团成员大量进入关键委员会并担任领导职位,那才会让人惊讶呢,这些都是麦卡锡为了当选而承诺的。   权力换选票。只是,麦卡锡作为一名身居要职的政客,他交换出的利益无疑会切实地影响到美国民众。有美国媒体在一篇题为《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的让步会让美国付出怎样的代价》的文章中说,美国可能会为麦卡锡获得并保住他的议长职位付出高昂代价。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舒默警告说,这些利益交换未来将导致联邦政府停摆或债务违约,给美国带来破坏性后果。   《纽约时报》文章说,这场政治纷争表明,美国国会未来两年可能反复陷入混乱。   美国埃默里大学政治学教授 吉莱斯皮:我认为什么都不会改变,这反映了一个非常分裂的政治环境,一个非常分裂的社会。

又渲染对抗!英媒:英日将签署防务协议允许互相部署部队,应对中国

  据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报道,英国首相苏纳克11日将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签署一项“互惠准入”防务协议,允许英国和日本在对方国家部署部队。      《金融时报》称,该协议将在伦敦塔签署。唐宁街方面表示,根据该协议,两国将进行更为“复杂的军事演习和部署”。报道提到,苏纳克在此次会晤前表示,英国和日本正在“加速、构建和深化”两国关系,并声称英日对当前世界有着“共同看法”。   对于英日此番将签署“互惠准入”防务协议的举动,《金融时报》炒作称,这意味着尽管俄乌冲突迫使英国重新评估其全球战略,但英国仍在寻求加强在亚太地区参与,以对抗中国的影响力。   据此前报道,去年5月,英国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伦敦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时,双方签署一项新防务协议——《互惠准入协定》,该协定将允许日本和英国部队共同开展训练、联合演习和救灾行动,深化两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合作。报道当时称,英国也成为第一个与日本签订此类协议的欧洲国家。   去年11月,英国首相苏纳克发表外交政策演讲,称中国对英国价值观和利益构成系统性挑战。对此,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回应称,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各国发展的伙伴和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中方始终致力于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关系,同时坚决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英方应摒弃冷战思维,停止散布“中国威胁论”,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英关系。

《通胀削减法案》加剧美欧经贸分歧

  近来,围绕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美欧经贸分歧愈演愈烈,欧盟强烈谴责其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分歧的背后,既凸显双方产业结构性矛盾,也反映出美欧抢占未来绿色经济竞争优势的战略意图。   2022年8月,美国政府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其中包括将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为了自身利益,美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采用产业政策方式实施巨额财政补贴,将对相关行业的全球贸易和投资造成严重扭曲,引发各国政府和产业界高度关注。欧盟认为,这一法案对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电池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构成歧视,变相鼓励欧洲新能源产业向美转移,进一步加速欧洲“去工业化”趋势。   长期以来,美欧产业发展趋同、优势塑造相近,竞争性大于互补性。欧洲作为相对的“后发者”,在其产业优势出现赶超美国的势头时,曾多次遭到来自美方的针对性打压、遏制。例如,上世纪90年代,欧洲通信业、制造业、金融业快速崛起,阿尔卡特、阿尔斯通、西门子、戴姆勒、法国巴黎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等在各自领域与美国企业争夺国际市场,甚至部分核心技术领先于美国。美国将《反海外腐败法》等国内法适用域外,发起“长臂管辖”,多家欧洲“工业之花”遭遇“天价罚金”,欧洲工业竞争力遭受重挫。进入21世纪,美欧在航空领域竞争加剧,美国波音对欧洲空客发起长达17年的航空补贴诉讼。此外,美欧在钢铝关税、数字服务税、科技企业监管、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也在角力。   近年来,随着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球发展共识,绿色经济转型呈现巨大发展潜力。欧洲较早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在绿色产业链、脱碳技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金融等领域加速布局。欧洲力图借助绿色经济转型形成比较优势,以抢占新的全球竞争制高点。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欧洲进一步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2022年5月,欧盟委员会发布计划,在2027年前增加投资2100亿欧元,进一步加大对风电、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投资。   不过,受能源供应短缺、通胀高企等不利影响,目前欧洲经济下行风险加剧,财政空间有限。美国在此背景下推出《通胀削减法案》,是以财政补贴等保护主义方式,吸引欧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领域企业流向美国,既促进自身绿色经济转型,又挖欧洲绿色经济“墙角”。多位欧洲领导人认为,相关法案涉及的补贴措施严重扭曲市场,损害欧洲利益,可能引发各经济体“封闭市场”,“破坏已受到疫情冲击的关键供应链”。法国《观点》周刊网站指出,在多重危机冲击下,欧洲正面临产业、就业机会和资本流向美国的重大威胁。   当下美欧围绕绿色产业的分歧,本质上是对未来绿色经济优势的争夺。美国不会因欧洲的反对而有所松动,欧洲构建“零碳社会”的战略目标也不会轻言放弃。长期看,美欧在绿色经济领域的争夺拉锯及经贸分歧或将持续上演。

三大洲社会研究所研究员韦内齐亚尔:“需形成反西方霸权的统一战线”

  有美媒1月9日称,美国国会众议院新任议长麦卡锡将推进对华强硬立法。美籍记者、编辑,三大洲社会研究所研究员黛博拉·韦内齐亚尔近期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曾表示,美国领导层面临诸多内部矛盾,他们无法控制一切,而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已经失败。她表示,美国逼迫一些国家对华“脱钩”,然而这很难实现,各国需形成反西方霸权的统一战线。   环球时报:从短期和中长期来看,您认为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韦内齐亚尔: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将出现新的国际秩序。美国领导层现在面临诸多内部矛盾,并不能控制一切。他们不是万能的。特朗普在任期内以微妙的方式削弱了美国。很多其他国家的民众已打破幻想,不再认为美国是运转良好的文明国家和社会。美国以非常直接的方式表现出其虚伪和丑陋的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   美国针对中国的攻击愈演愈烈,以中国台湾地区为借口挑起冲突。华盛顿还推动对华制裁,逼迫其他国家与中国“脱钩”。美国利用讹诈、货币霸权和军事优势迫使许多国家参与美国实施的制裁,但全球南方国家无法在与俄罗斯和中国“脱钩”的世界中生存。许多国家从俄罗斯进口食品和能源,并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   从长期来看,各国需形成反对西方霸权的统一战线。扩员的“金砖国家2.0”可以成为重新振兴国际经济合作的更大平台,而国际安全合作显然需要上海合作组织。   环球时报:您认为中美的不同治理理念,对其他国家意味着什么?   韦内齐亚尔:如果你是一个南方国家的领导人,你可能会意识到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已经失败。许多南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精英正在对西方的治理模式失去信心。人权、言论自由、环保这些概念,在西方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反而成了西方的“武器”。今天,中国、古巴和不少国家正面临美国的制裁和包围,明天土耳其、印度或巴西(可能就会被美国制裁)。中国的治理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机会,也给南方国家提供了真正的替代方案。   环球时报: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您怎么看待这一概念?   韦内齐亚尔:对南方国家来说,西方定义的现代化模式没法选择。西方的现代化建立在残酷的掠夺、殖民化和奴隶贸易的基础上。直到今天,西方仍在通过新自由主义制度掠夺非洲人民。如果今天的非洲国家想要现代化,它们能像西方那样掠夺其他国家吗?这种方式不仅不道德,而且根本不再存在。西方现代化的叙事含蓄地得出结论:许多南方国家都无法实现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从社会主义视角重新定义“现代化”的概念。这是一个可持续的现代化,并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它不仅重视经济发展,还重视人民的精神和道德建设;它不掠夺其他国家资源。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被机械地复制,但其他人可以从其基本特征中学习,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采纳。   环球时报: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如何影响世界?   韦内齐亚尔:自苏联解体以来,许多国家的左翼政党和运动遭受长期失败。这种整体的失败留下沉重的历史“债务”。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南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者开始思考:中国是否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现在他们逐渐消除了这些疑虑。中国通过消除绝对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等具体举措,让南半球一些国家重获憧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向南方国家社会主义者表明,建设更美好社会是可能的。这将激励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探索更好的本土解决方案。巴西总统卢拉公开称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我认为,在如何建设和保持政党的进步性以及如何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方面,南方国家可以向中国学习。

中国驻德大使:意识形态主导涉华草案,让人嗅到冷战思维气息

  当地时间9日,德国《商报》刊登对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的专访文章。多家媒体在转引专访内容时,都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大使谈德国联邦政府正在加紧制定的新“中国战略”上。路透社称,吴恳表示相关草案让人觉得这份文件由意识形态主导,新加坡《联合早报》则在标题中突出大使有关“这让人嗅到了冷战思维的气息”的表态。   此前曝光的德国外交部“中国战略”草案要求,在对华关系上,人权应该予以更多考虑。德国经济部的“中国战略”草案则要求限制德企对华投资,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德国《慕尼黑水星报》称,德国政府将综合各部门的提议,最后制定出自己的“中国战略”,预计于今年初发布。   吴恳大使在接受《商报》专访时指出,德联邦政府正加紧制定新“中国战略”,从媒体报道及同德各界接触情况看,有关草案令中方不解,因为草案让人觉得这份文件是由意识形态主导,并非从中德共同利益出发,甚至让人嗅到了冷战思维的气息。德联邦政府多次叫停中资企业收购德企动向令人非常担忧。针对近来广受关注的汉堡港项目,吴恳强调,中方入股的是汉堡港最小的一个码头的少部分股权,所谓地缘政治目的之说十分可笑。吴恳表示,中德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市场规律和商业决策的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缩影,希望双方可以基于建交50年来的成功经验,以理性、尊重和务实态度不断推动中德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9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德国政府将对华政策意识形态化,那么这对两国关系是有害无益的,相当于给合作施加了很多限制。“此前中德合作之所以发展得较迅速、较好,主要原因就是双方搁置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关注共同利益。”崔洪建分析称,“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正成为德国政府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德国外交部和经济部目前跳到前台,个别官员的涉华表态甚至比欧盟平均水平更加鹰派,其背后的重要动机之一是他们想要改变默克尔时代德国大国政策由总理府主导的做法,他们想要掌握话语权,展现自身能为德国带来改变的所谓能力。

日媒:日美欲在多领域加强安全合作,以加大对中国抗衡

  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美之前,日本媒体频频放出消息称,日美将加强经济、能源、网络等领域的安全合作,以加大对中国的抗衡。   据日本共同社7日报道,正在美国访问的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6日先后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戴琪、国土安全部长马约卡斯举行了会谈,双方确认将在日本担任轮值主席国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峰会)以及美国主导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内加强合作。      共同社称,在与戴琪的会谈中,日美双方就在G7框架下探讨如何遏制中国并对中国经济施压达成了一致。另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西村康稔6日在华盛顿与国土安全部长马约卡斯举行会谈,就加强网络安全签署并交换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为了降低对政府系统网络攻击的风险,日美两国将对政府采购的软件设定相同水平的安全标准。该措施被认为是基于日美两国修订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后的第一波具体措施。当前,美国正在推进要求供应商提供安全性相关信息的机制,日本未来也将据此设立相关制度。   此前,西村康稔还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举行会谈,双方就扩大在经济安保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共同社称,为抗衡中国和俄罗斯,双方将在芯片以及生物科技、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等重要新兴技术领域展开合作。会谈时,日本为力争实现下一代芯片国产化设立的新公司“Rapidus”和美国IBM两家公司的高管也在场。会谈提出为实现下一代半导体的日美两国国产化而加强合作。   9日,西村康稔还将与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会面,就能源安全问题加强合作进行磋商。   此外,《读卖新闻》等日媒8日援引多名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日美两国政府计划在13日首脑会谈后,发表以安保领域为中心的联合声明。鉴于日本政府去年12月修改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安保政策文件,所以在联合声明中预计写入日美将进一步深化同盟关系和推进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等内容。另据共同社8日报道,日美两国政府11日将举行外交和防务阁僚参加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会议,预计将以对朝鲜和中国军事动向的新联合遏制措施为主要议题。日本拥有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后的发动方式有可能也是磋商事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安保”是今年日美一系列会谈的主要议题,从过去传统的强调军事安全等方面,又增加了现在所谓的经济安全保障问题,这意味着日美可能更多要在高科技、特定重要战略物资供应链等方面对中国采取一些所谓经济安全保障的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