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裁定美对中国等方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违规,美方竟蛮横拒绝

  日内瓦当地时间12月9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专家组报告,裁定美国2018年对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违反WTO相关规定,驳回美援引WTO“安全例外条款”进行的抗辩。这距离美国实施这些关税已经过去了4年9个月。因为案件的复杂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一裁决几经推迟,来之不易。中国是诉方之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日表示,中方对专家组作出的客观、公正裁决表示赞赏。中方希望美方尊重专家组裁决和世贸组织规则,尽快纠正违规措施,与中方和其他世贸成员相向而行,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9日发表声明称,它“强烈反对”WTO专家组的“错误解释和结论”,拜登政府不会取消这些关税。1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都表示,美国的拒绝在意料之中。历史上,对于WTO做出的不利于自己的裁决,美国往往都是拒不接受,拒不改正。“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明显的保护主义,”有美国专家对美联社说。      美国的国家安全主张“没有道理”   “由三名贸易专家组成的世贸组织专家组站在中国、挪威、瑞士和土耳其一边,并鼓励美国使其措施符合WTO义务。”彭博社称,世贸组织表示,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加征的钢铁和铝关税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这是对打着特朗普‘美国优先’政治口号政策的谴责”。   2018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美联社称,在此之前,这一条款很少被引用,这些关税激怒了中国和一些美国的长期盟友,包括欧盟和日本。《华尔街日报》称,最初向世贸组织提诉的是中国,包括欧盟在内的其他8个国家和组织也加入了此案。“在美国做出让步后,一些国家和组织退出了。”2018年11月,WTO争端解决机构召开会议,同意设立专家组审查美国宣布的措施。   彭博社称,值得注意的是,世贸组织裁决驳斥了美国关于“WTO无法调解事关美国主权安全措施”的论点。美国表示,WTO规则的“例外条款”允许各国政府采取“它认为保护其基本安全所必需的行动”,其措施不受WTO监督。长期以来,世贸组织出于对各国主权决定的尊重,一直避免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诉讼。但WTO专家组9日在报告中表示,美国的国家安全主张“没有道理”,因为它们不是“在战争或其他严重的国际紧张局势下实施”的。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日表示,2018年以来,美国对部分世贸成员的钢铝产品选择性加征关税,以“国家安全”之名,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之实,严重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该措施不仅受到众多世贸成员的共同反对,也在美国国内遭到广泛批评。事实证明,安全例外条款不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避风港”。   美国的征税措施也涵盖中国香港。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10日表示,世贸组织专家组的裁决清楚显示,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图谋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事实上,香港只有极少量铝材产品出口到美国,没有本地钢铁产品出口到美国,不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或损害。   “瑞士WTO状告美国获胜”,瑞士《20分钟报》称,由于疫情影响,该诉讼花费了四年多的时间。据报道,瑞士最初向美国提出免除额外关税的友好请求,但美国没有对此做出反应。   “这是明显的保护主义”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9日发表的声明生动阐释了什么叫蛮横无理。声明称,“WTO无权事后猜测其成员面临的广泛安全威胁”,还指责“WTO无法有效阻止中国等国严重和持续的非市场产能过剩”“世贸组织现在建议美国也必须袖手旁观。美国不会将其基本安全的决策权交给WTO专家组”。“政治新闻网”9日称,美方的挑衅态度正值其《通胀削减法》中的大规模补贴引发人们对“美国对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承诺的新担忧。   “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明显的保护主义”,美联社9日引述乔治梅森大学贸易分析师麦丹尼尔的话说。然而,报道称,该决定可能不会对现实产生影响。“如果美国对裁决提出上诉,那将无济于事。因为自从美国阻止任命新法官后,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已经3年没有运作了。”   彭博社称,钢铝税案后,西方的贸易政策发生了转变。据说美国和欧盟正在考虑对中国钢铁和铝征收新的关税,作为“打击碳排放”努力的一部分。“这是个转变——从特朗普政府依赖的WTO‘国家安全例外’漏洞,到以‘保护环境’为名实施贸易限制。”   WTO下周审查美国贸易政策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原本有7名法官,但2018年1月后仅剩3名法官,这是该机构保持运行的最少法官人数。由于美国顽固拒绝延长在任法官任期或任命新的法官,2019年12月,3名法官中的2人任期结束,上诉机构正式停摆。   “下周,拜登政府将在日内瓦面临尴尬处境。”美国《国会山报》10日报道称,WTO将于12月14日至16日对美国进行贸易政策审查。上次审查原定于2020年进行,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被推迟。早在2018年,各国就向特朗普政府提出一系列棘手问题,拜登政府也将面临这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究竟想要什么以换取“解封”WTO上诉机构?当时,面对各方的提问,“美国八次以完全相同的280字答复作出回应”。   《国会山报》称,美国应该已预料到这个问题,在11月的WTO 会议上发表了一些有趣的评论:它表示美国“不会预先判断”改革应该“是什么样子”,并要求其他国家“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对话”。评论称:“这离答案还差得很远。说实话,美国似乎完全满足于现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现在是世贸组织管理体系的破坏者,其行为是对国际规则、国际法信誉的打击。美国一天到晚说“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但它自己却带头破坏规则。对于这样的美国,我们应该团结国际社会大多数力量,用国际规则形成道义上的施压,占据道义上的高地。

美民调:超半数美国成年人因通货膨胀经历家庭财务困难

  美国盖洛普公司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超半数的美国成年人表示,由于通货膨胀,他们的家庭经历了财务困难。   周二公布的这项调查结果显示,55%的美国成年人表示通货膨胀让自己的家庭经历了财务困难,这一比例比8月份仅下降了一个百分点。此外,有13%表示他们正在经历“严重的”财务困难,导致他们“维持目前生活水平”的能力受影响。   根据盖洛普公司此前的数据,今年1月认为通货膨胀给其家庭带来财务困难的美国成年人比例为49%,去年11月则为45%。   该公司的调查还统计了在不同收入群体中,认为自己的家庭因通货膨胀而面临财务困难的人各占多少。在低收入人群中,这一比例为77%。 在中等收入人群中,这一比例大约为60%。在高收入人群中,这一比例是42%。   报道提到,这项在线调查于11月9日至27日在1800多名美国成年人中进行,误差率为3%。   福克斯新闻网商业频道还指出,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在10月份略有下降,但还是徘徊在令人痛苦的高水平。   美国劳工统计局12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6%。与此同时,美国劳工部 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7.7%。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1月25日援引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对美国10月份通胀数据的分析报道称,飙升的通胀推高美国家庭支出,与去年相比,全美家庭平均每月不得不为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多支付433美元。

欧洲官员看透了:我们在受苦,美国在发财

  针对当前俄乌冲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近日承认,欧盟所受到的影响远比美国更严重,他抱怨称,“华盛顿总是优先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   据“今日俄罗斯”(RT)网站报道,当地时间12月3日,米歇尔在接受意大利《晚邮报》采访时表示,“这场冲突对美国的影响与对欧洲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事情对美国来说要容易得多,美国是能源出口大国,可以从天然气和石油价格的飙升中获益,而欧盟则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面临着经济衰退的风险。”米歇尔称。   他还提到,欧洲的工业为能源支付了更多费用,且面临来自美国工业的竞争。     事实上,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受欧盟对俄罗斯制裁产生的反噬效应影响,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而他们的盟友——美国,却在大发战争财。   对此,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公开指责美国在售卖天然气上搞“双重标准”,使得欧洲人支付的价格几乎是美国人的“三到四倍”。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也指责美国虽是“友好国家但收取天价费用”。   不仅如此,美国还往欧洲的伤口上撒盐。今年8月,拜登签署总价值750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为清洁能源企业提供了巨额补贴和税收减免,欧盟方面担心,由于美国的能源价格低得多,该计划最终可能会把欧洲企业吸引到美国。   采访中,这位欧洲理事会主席就被问到,拜登政府所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是否“背叛了欧盟”?   米歇尔回答说:“我不会用(背叛)这个词,但我们也不要如此天真,美国,即使是在现任(拜登)政府的领导下——也总会优先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

欧盟跑到巴尔干填补“政治真空”,专家:同中国相比,欧盟竞争力不足

  欧盟国家领导人和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黑山等西巴尔干国家领导人,12月6日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举行峰会,这也是首次在巴尔干地区举行类似峰会。法新社对此评论称,尽管巴尔干国家成为欧盟成员国仍然只是一个遥远的前景,但“欧盟和西巴尔干地区展现出寻求加强联系的意愿”。   英国《卫报》称,德国总理朔尔茨于2022年11月3日主持峰会,包括阿尔巴尼亚、波黑、北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科索沃等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将与欧盟领导人共同签署关于相互承认身份证件、大学学位和专业资格的协议。   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在此次欧盟-西巴尔干国家峰会上,为帮助西巴尔干国家应对能源危机,欧盟确认了一项10亿欧元的补贴计划。峰会还签署了一项协议,以便电信运营商逐渐降低并取消欧盟与西巴尔干国家之间的漫游费用。此外,峰会还宣布了双方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合作。   法新社称,召开这次峰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讨论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申请。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说,布鲁塞尔和多年来被欧盟拒之门外的西巴尔干半岛国家之间,仍然充斥着“沮丧和疲惫不堪”的情绪,但他强调出现“跃进”是可能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在讲话中提到俄罗斯和中国。她说,巴尔干半岛国家加入欧盟的申请因为俄乌冲突而“再次获得动力”。“俄罗斯试图(在西巴尔干)施加影响。中国也试图施加影响”。   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则进一步炒作布鲁塞尔向西巴尔干国家靠拢,“急切地不想将该地区拱手让给俄罗斯和中国”。该报道援引一名分析人士的话称,俄乌冲突“让欧盟东扩又回来了”。欧盟认识到,不愿东扩将会造成“政治真空”。   俄罗斯连塔网6日称,近年来,中国对西巴尔干国家经贸投资显著增长,与双方合作的丰富成果相比,欧盟的承诺和行动显得十分无力,其力图提振在该地区国家的影响力缺乏牢固基础。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也认为,相对而言,欧盟对西巴尔干国家发展并未投入足够的资源和切实的支持,并且接纳该地区国家入盟未有太多实质性进展。西巴尔干国家对欧盟的失望情绪日渐高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盟常常自诩为“整个欧洲”,乌克兰危机让欧盟进一步看到巴尔干地区的所谓“空白”,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拉拢力度。然而,在巴尔干地区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互联互通等方面,欧盟并没有投入太大精力与资源,同中国相比竞争力不足。此外,中国的发展模式、治理模式,对一些巴尔干半岛国家也更有吸引力。

马克龙从美国回去后,欧洲人决定不忍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几天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被认为是欧美避免滑向“贸易战”的“最后机会”。但按照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的观点,如今看来,想要靠谈判避免危机已然徒劳,欧洲有必要发起反击,到世贸组织“状告”美国了。   口口声声承诺恢复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美国,怎么老让欧洲盟友“做噩梦”?      【美国出招,欧洲为难】   几个月前,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IRA),对企业打出一张极具诱惑力的“王牌”。   从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投资到电动汽车、电池及相关配件生产等,2023年1月起,只要是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就有免税“大礼包”奉上,奖励高额补贴,计划10年内拨出高达4000亿美元。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价格暴涨,早就让欧洲商家不堪重负,美国此时抛出巨额优惠,欧洲大小企业怎么可能不“疯狂心动”?   不仅是欧盟经济领头羊德、法两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加快将产业布局转移到大洋彼岸。   在欧盟官员看来,美国使出这一招,就是在为难欧洲。他们纷纷指责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将加剧欧洲工业生产萎缩。   10月时,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要与美国就法案深入讨论,他担心美国的做法将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一针见血,认为美国正“搜刮”欧洲。   11月,马克龙两度亲自出马,在爱丽舍宫设宴,一次召集了法国制造业巨头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大户,另一次叫齐了爱立信、沃尔沃、联合利华、阿斯利康等一票欧洲“头部企业”负责人,目的只有一个——恳请大家将生产线留在欧洲。他还重提萨科齐时代的“购买欧洲产品法案”,期望与美国分庭抗礼,挽救欧洲的再工业化进程。   法国还决定与德国联手反击。当地时间11月22日,两国达成联合声明,共同打响欧洲经济“保卫战”,宣布将守护欧洲工业,联合抵制美国这一法案。   【给了面子,少了里子】   在此背景下,马克龙开启了“叙友谊”和“求公平”的访美之旅。   马克龙的任务之一,是向美国总统拜登表达法美关系之牢固;任务之二,是传达欧洲的诉求,呼吁美国不要用“咄咄逼人”的《通胀削减法》,来惩罚欧洲。美国“政治”网站披露,马克龙此行是代表欧盟27国意见,试图说服拜登采纳墨西哥、加拿大模式,给予欧洲部分行业豁免。   面对美国国会议员,马克龙激烈抨击美国损害欧洲利益的行为,但在与拜登会谈时,他的语气明显缓和。法国希望被美国“当成一位好友来尊重”,马克龙说,“一个强大的欧洲盟友符合美国利益”。   然而,现实很骨感。拜登在会谈中允诺法案可作“微调”,以回应欧盟关切,但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此后又表示,不会寻求让美国国会修法。   马克龙虽获价值50万美元的白宫国宴款待,赢了面子,欧洲却没找回“里子”。   【被美国“摆了好几道”】   这几年,法国和欧洲的确被美国摆了“好几道”,马克龙此前多次批评美国损人利己,也有据可依。   第一回合:抢潜艇大单   2021年9月,美英澳成立小集团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AUKUS),把法国一脚踢开,撬走法国为澳大利亚建造12艘潜艇的“世纪合同”,马克龙气得召回驻美、澳大使。   其后拜登亲赴法国驻意大使官邸会晤马克龙,外媒称双方“和解”。   第二回合:天价天然气   乌克兰危机开始以来,美国要求欧洲盟友共同制裁俄罗斯,导致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不得不转买美国天然气。美媒《商业内幕》援引估算数据称,从美国购买6000万美元一船的液化天然气,运抵欧洲时价格飙升至2.75亿美元,一艘船获利高达逾1.5亿美元。...

政要互动频繁,欧美想用密集往来撬动中亚?

  俄乌军事冲突正在重塑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结构,而中亚地区成为西方与俄罗斯博弈的新阵地。从10月到11月,法德美等欧美国家政要以及欧盟高官,或者邀请中亚国家领导人对本国进行访问,或者前往中亚呼吁加强合作。在西方频频示好的背后,既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中亚地区地缘政治重要性的提高,也是欧洲各国迫切的现实需要,还有西方希望趁机在该地区削弱俄罗斯影响力的打算。不过,西方的盘算能否实现,还要看中亚各国的态度。   政要互动相当频繁   “马克龙正在通过引人注目的措施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伙伴关系,寻求提高欧洲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据法新社11月29日报道,这位法国总统当天在爱丽舍宫接待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两人讨论了深化两国经济、能源和教育合作等问题。在此一周前,马克龙同样在巴黎会见了来访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两人就进一步发展法乌关系交换意见,并就发展高水平全面伙伴关系达成一致。除了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举行面对面会谈外,马克龙11月26日还与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举行了电话会谈。两人去年曾在巴黎举行会晤。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哈萨克斯坦总统,还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都是受邀访问法国。托卡耶夫是7年来首次访问法国,而在描述马克龙和拉赫蒙去年的会晤时,法新社用了“极不寻常”一词。除了高层访问外,法国还计划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文化联系。法媒称,马克龙宣布2024年要在哈萨克斯坦开办新的法语学校。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时报》称,巴黎计划在撒马尔罕市开设法国文化协会分支,而法乌两国将合作培训法语教师,双方还签署了价值超过60亿欧元的贸易协议与合同。法国《20分钟报》认为,马克龙在一周时间里连续会见中亚国家领导人,说明巴黎急切地希望与中亚国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其实,法国的举动只是近期欧盟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加大向中亚展开“魅力攻势”的一部分。10月27日,首届欧盟-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出席这一会议,并与中亚五国领导人举行会晤。米歇尔对中亚地区的重要性予以肯定,称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中亚与欧盟的联系日趋紧密。他强调,此次峰会“不仅仅是两个地区之间的对话”,更是欧盟与中亚加强合作的象征。   米歇尔前脚刚走,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也来到中亚。从10月31日至11月2日,她先后对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访问。据“德国之声”报道,贝尔伯克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访问释放合作信号。在德国外长之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市,参加11月17日到18日举行的欧盟-中亚外长会议和欧盟-中亚互联互通国际会议。他表示,在当前情况下,欧盟应当与中亚国家加强关系。美国“欧亚网”称,未来4年欧盟将为中亚地区提供3亿欧元的拨款,而其任务是“找到释放现有潜力和建立持久联系的途径”。   除欧洲之外,美国也加强了和中亚地区的接触。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11月6日至11日,美国分管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卢对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访问。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唐纳德·卢在访问期间表示,美国将向中亚地区提供2500万美元用于促进贸易路线开通和吸引投资。据哈萨克斯坦方面统计,今年8月至11月期间,至少有7批来自美国及欧盟的官方人员对阿斯塔纳进行了访问。该数据与过去几年相比显著增加。   俄乌冲突爆发后,中亚的战略重要性增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所长丁晓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欧美与中亚国家间的交往明显加强,其深层次原因是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中亚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凸显,因此各方都在通过加强与中亚的交流来提升自身影响力。博雷利日前直言,从战略角度看,中亚地区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法新社称,欧盟以及德法等国正在重新评估与中亚地区的关系。土耳其近年来对中亚地区的兴趣也在增加,土总统埃尔多安是该地区的常客。   和俄罗斯争夺影响力,也是欧美加强和中亚国家联系的重要原因。法国《20分钟报》认为,马克龙对中亚国家“青睐有加”是为了让它们远离俄罗斯。据美国《外交学者》杂志报道,德国外长访问中亚之前表示,柏林不希望看到中亚“被俄罗斯束缚在前院”。俄罗斯《国际生活》杂志称,今年3月以来,欧盟开始公开加大对中亚国家施压,要求它们谴责俄罗斯。欧盟还希望通过金融和贸易优惠,让中亚国家减少与莫斯科的合作。   能源问题是欧洲接近中亚各国的一大因素。丁晓星表示,中亚以及外高加索地区能源丰富,因此正深受“能源脱钩”影响的欧洲将其视为俄能源的替代方之一。除了能源以外,双方在金属矿产等自然资源领域的合作也在加强。据“德国之声”报道,10月底11月初陪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访问中亚的,包括一个专注于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德国商业代表团。贝尔伯克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将阿斯塔纳称为柏林的“绿色氢能新伙伴”。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除北极之外风力最强的国家,还是德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此外,有数据显示,2020 年,哈萨克斯坦是全球第一大天然铀生产国,也是欧盟第二大铀供应国。在11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签署关于可持续性供应原材料、电池和绿色氢的谅解备忘录。   地缘经济利益也在驱动欧盟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法国《20分钟报》称,除能源之外,欧洲对中亚最感兴趣的还包括运输通道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亚恰好处于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运输走廊上,在欧中物流交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美国《外交学者》杂志报道,在2007年的中亚战略中,欧盟将建立连接欧洲和中亚地区的能源和运输通道列为优先事项。2018年底,欧盟提出欧亚互联互通战略。2021年底,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筹集3000亿欧元的资金,启动“全球门户”战略,以回应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该战略意味着欧盟将与中亚国家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   “受地缘政治野心的影响,欧盟正在改变其在中亚地区次要参与者的情况”,美国《外交学者》杂志分析称,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位置,横跨一个战略地理空间,北接俄罗斯,东接中国,南临阿富汗和伊朗。到目前为止,俄中美在该地区的活动较多,而欧盟在中亚没有重大的地缘政治利益,并将该地区国家视为“邻国的邻国”。出于这个原因,欧盟此前把中亚纳入了其更广泛的欧洲周边政策。不过随着西方“多元危机”的持续,欧盟开始重新考虑其外交政策方向。此外,在共同应对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上,欧盟也希望与中亚国家加强合作。   对于西方的“魅力攻势”,相关国家做何反应?   丁晓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中亚国家外交政策多元化的特点更加突出。一方面,中亚国家继续其“多元平衡”外交政策。自2022年以来,它们与德法等西方国家、土耳其等中东国家,以及日韩印等亚洲国家都进行了较为频繁的互动;另一方面,中亚各国在面对俄乌冲突问题时不愿选边站队,仍然将俄罗斯视为重要伙伴。据德国《世界报》报道,作为中亚国家的“领头羊”,哈萨克斯坦从不讳言阿斯塔纳与莫斯科是盟友。哈萨克斯坦驻德国大使翁扎诺夫称:“俄罗斯是我们的伙伴。”11月底,托卡耶夫在就职典礼上表示,哈萨克斯坦打算继续走平衡道路,积极发展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关系。他11月29日在访问法国前,先对俄罗斯进行了访问。   “俄罗斯在中亚的地位仍然相当强大”,据《国际生活》杂志等俄罗斯媒体报道,虽然西方媒体一直在炒作“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降低”这一话题,并声称集安组织内部出现了裂痕,但俄罗斯仍然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地缘政治参与者。俄罗斯在该地区仍然拥有巨大的经济影响力,不仅是中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该地区的主要投资来源之一。中亚地区很多企业都是在苏联时期建立的,该地区的很多基础设施,如铁路和公路等也都是为了加强和俄罗斯的联系而建的。丁晓星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在经济方面,俄罗斯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劳动力的重要引入国,俄罗斯为中亚国家解决了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在安全方面,尽管美西方甚至土耳其不断向中亚渗透,但只有俄罗斯具备保障中亚安全的实际能力。莫斯科已经在塔吉克斯坦建立军事基地,还建立了集安组织为中亚各国提供安全保障。   相较之下,欧盟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仍然非常有限。《观点报》等俄媒称,苏联解体后,欧盟宣布了许多在中亚地区的投资项目,然而其中很多从未实现。现在,欧盟在中亚地区的活动很多集中在人权言论、一些培训项目以及安全等领域。哈萨克斯坦政治学者希布托夫表示,博雷利对中亚地区的访问只是公关行为,除非所有欧盟国家达成共识,否则他宣布的一些项目就无法启动。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科尔图诺夫称,欧盟无法向中亚国家提供替代俄罗斯的方案。欧盟希望通过建立绕过俄罗斯的运输和贸易走廊,但任何这类项目都会遇到地理、后勤和其他方面的重大挑战。此外,欧盟目前还没有一个足以独立于美国或北约的完整军事机构。欧盟在中亚的安全行动也因该组织成员国缺乏共识而受到限制。总之,即使欧盟在未来几年试图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也不太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欧盟推出“全球门户”战略以抗衡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丁晓星表示,欧盟的行动确实存在竞争意味,但这种竞争可以表现为良性竞争。他认为,中亚各国长期受欧洲文化等软实力的影响,这是欧洲在中亚实施“全球门户”战略的优势。不过,双方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远,这给贸易往来、能源运输带来较大挑战。此外,俄乌冲突削弱了欧洲的经济竞争力,使得欧洲今后需要专注于解决内部矛盾,因此它对中亚地区的资金投入与关注将变得未知。另据法媒报道,欧洲议会11月30日邀请欧盟委员会官员报告“全球门户”战略执行周年成果,结果多位议员听完报告后却表示“不太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还有人提出“钱要从哪里来”以及“到底想达成什么目标”等问题。

韩贸易代表对拜登“微调”《通胀削减法案》言论持谨慎立场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在盟友间引发的争议仍在持续。据韩联社12月5日报道,在继法国后、韩国代表团也将访美商讨该法案之际,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4日就美国总统拜登所谓愿意“微调”《通胀削减法案》的相关言论表示,目前难以预料其用意。   报道称,安德根此行作为韩国政府国会联合代表团一员访美,当天在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答记者问。他表示,将致力于最终谈判,最大限度维护韩国企业的权益,特别是把现代汽车集团可能蒙受的损失降至最低。安德根表示,美国政府也同意对该法案造成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加以处理。韩美两国一直在进行工作层级的谈判,最终能谈妥到什么程度,要在此行中尽力争取。      对于白宫就修改法案持消极立场一事,据韩联社报道,安德根称,欧盟、日本等很多国家也在提出异议,美国政府似乎也认为应该在法案执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还有待观察。韩国政府将基于工作层级的谈判成果,与国会一道竭力挽回损失。   据韩联社4日报道,由韩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组成的联合代表团将于当地时间5日前后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方就《通胀削减法案》对韩系电动汽车的歧视问题展开讨论。就在韩国代表团到访美国前几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会谈中,松口表示有“使欧洲国家更容易参与的细微调整方案”。对此,韩国国内有分析认为,在美国的盟友对《通胀削减法案》带来的电动汽车补贴优惠歧视表示强烈不满的情况下,拜登的说法暗示了相关法律部分规定有变更的可能性。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若美国执意不让步,将采取“核选项”

  据德国《柏林晨邮报》当地时间12月13日报道,针对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和德国议员马库斯·费伯呼吁对美国采取强硬政策。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发言人马库斯·费伯在接受德国《柏林晨邮报》采访时,呼吁对美国采取更强硬方针。他指出,华盛顿保护主义政策特别令人失望,美国通过的法律有可能使欧洲艰难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费伯指出,如果美国在贸易保护主义道路上一意孤行,欧盟将被不得不“将所有酷刑工具摆上台面”,“这肯定是‘核选项’,在当前形势下没人想要看到这样的局面”。   同时,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呼吁欧盟针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内容包括提供高额补贴以支持电动车等绿色产业在美国本土发展。这一做法引发欧盟等方面的忧虑和反对,被指破坏公平竞争、损人利己。

绝无仅有的“美国病”:30余年超百万人死于枪击

  美联社11月29日援引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报道说,美国2021年的枪支致死率达到了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1990年至2021年,美国超过100万人死于枪击。这份被美国政治网站Politico称为“多年来对美国枪支死亡最全面的分析之一”的研究,再次揭露了枪支暴力“美国病”难愈的残酷现实。   致死率前所未有   这份报告登载于11月29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编纂。该报告显示,近年来,美国枪支致死率不断恶化。研究人员通过对1990年以来美国涉枪死亡人数的分析发现,美国涉枪死亡人数从2005年开始上升,近年来更是快速上升,到2021年,美国涉枪自杀率和凶杀率达到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揭示美国枪支暴力严重程度的研究报告还有很多。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2019 年至 2021 年,美国持枪自杀率上升10%,非持枪自杀率下降8%;持枪杀人率上升45%,而非持枪杀人率上升6%。而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统计数据,截至11月26日,美国今年已发生613起造成至少4人死伤的大规模枪击事件,这也是这一数据连续第三年超过600起。   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急诊室医师艾瑞克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采访时表示,美国两年内涉枪死亡人数增长超过20%,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数据表明美国正在进入“枪支致死的历史性时刻”。彭博社称,大规模枪击事件在美国已成家常便饭,在发达经济体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枪支暴力死亡人数能与美国相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罗布·邦塔日前表示,枪支暴力是“美国病”,全世界绝无仅有。   弱势群体最受伤   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在美国枪支暴力“流行病”肆虐之下,女性、少数族裔、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最受伤。   女性成为枪支暴力案中“被忽略的受害者”。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的这份报告显示,虽然美国涉枪死亡事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男性,但被枪杀的女性比例近年来增幅显著,高达71%。其中,在非洲裔女性中,涉枪谋杀案2010年以来增加了两倍多,涉枪自杀事件自2015年来增加了一倍多。Politico称,女性受害率的增加,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统计中扮演了一个“可悲的、被忽略的角色”。   从种族来看,美国枪支暴力对少数族裔的打击尤甚。“美国进步”网站刊文称,2014 年到 2020 年,死于枪支暴力的西班牙裔人数增加了 66%,增幅几乎是全美的两倍。2020 年,枪支暴力导致 5003 名西班牙裔美国人丧生,创下平均每天 13 人死亡的记录,“枪支暴力对西班牙裔社区造成毁灭性影响”。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每个城镇的枪支安全”的数据,美国非洲裔人口占城市凶杀案受害者的68%,其中许多人是枪支暴力的受害者。   美国青少年和儿童也难逃厄运。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今年4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封公开信表示,2020年,枪支成为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超过4300名1至19岁的美国人死于涉枪案件。2019年到2020年,美国儿童和青少年因枪支死亡的概率为29.5%,是普通人群的两倍。亚特兰大儿童保健中心的急诊科医师克里斯托弗·里斯对CNN表示,“每次照顾因枪支受伤的儿童,我就会想到,这太糟糕了。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这本不应发生。”   控枪仍阻力重重   高持枪率是美国枪支问题难解的根源之一。今年第一季度,美国枪支销量同比增长18%。据估计,全美保有枪支早已超过4亿支。《美国人口评论》刊文称,美国持枪率全球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