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化加息预期或抑制全球需求
上周,在经过数据权重调整、高官频频吹风等操作后,美联储进一步强化“短期内继续加息”预期。此举不仅加剧了市场机构对美国经济加速下行的忧虑,而且在全球贸易增长持续放缓背景下,这或许将进一步抑制需求。 2月14日,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6.4%,两项指标涨幅均超出预期,其中环比涨幅升至3个月来的高点。2月16日,美国发布的1月终端需求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月上涨0.7%,高于市场预期的0.4%,是去年6月以来的最大月度增幅。有分析指出,这两项指标加上此前超预期的就业数据,令市场机构不得不修正观点,转而认为“美联储的加息时间比之前预计得久”。 美联储乐见市场机构这种预期转变。就在数据发布后不久,美国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洛蕾塔·梅斯特、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姆斯·布拉德“趁热打铁”,先后公开呼吁进一步加息以确保通胀率的下降趋势。目前,美联储多数官员认为,通胀数据有所放缓,但通胀水平仍然太高,因此即使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美联储近期也频频表态支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美联储强化加息预期所依凭的通胀和就业数据存在修饰和失真问题,货币政策面临的调控难度在增加而非消退。 从通胀数据看,美国劳工部此次发布的是CPI支出权重更新后的数据,其中住房项权重上升,交通运输项、食品项权重下调,权重更新频率也从两年一次变为今年开始的一年一次。有分析指出,去年美国住房租金持续走高,尽管近期出现回落,但整体水平较去年同期依然有较大增长,因而此次增加住房项权重,成为1月通胀数据上升的直接原因。 从就业数据看,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51.7万,是市场预期值18.7万人的近3倍。美联储据此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需求强劲为员工薪资水平和服务价格带来上行风险,导致美国通胀压力持续存在,需要继续加息。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美国的劳动参与率跟疫情前水平差距较大、新增就业兼职岗位多而全职岗位减少、劳动力需求持续下降等问题比较突出,目前的就业指标不能准确反映美国劳动力市场实情。 美联储希望让市场相信,可能需要将利率持续提升到此前预期的5%甚至更高水平,直至有让人信服的迹象表明通胀下滑。不过,既要通过加息降低通胀,又要维系失业率不至于过高,还要确保经济不至于过度收紧而陷入衰退,其中的难度着实不小。 持续加息的外部影响需更加值得警惕。今年1月达沃斯论坛期间,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曾呼吁关注影响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利率走势正是其中重要一项。由于美联储加息是通过抑制需求来降低通胀,因而持续加息在加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同时,势必抑制需求增长,对全球贸易产生负面外溢影响。在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正值发挥出口对经济支撑作用之际,美国令人意外地冒着经济衰退风险调整通胀数据、强化加息预期,由此产生的影响冲击,不可不察。
美两党斗争不断 美议员直言美国应分成两半:这个国家完了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0日报道,美国两党斗争不断,美众议院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当天发文称,美国应分裂成两半,并直呼“这个国家要完了”。 格林当天早上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美国需要全国性的分家,“我们需要将红州和蓝州分开,并缩减联邦政府。同我交谈过的每个人都这么说。看到美国政府实施的系列政策,每个人都觉得‘这个国家完了’。” 格林的帖文得到网民不同的回应,一些人支持这一建议,而另一些人则批评格林的立场。有网民表示,如果自己的州脱离联邦,将建议政府建立边境墙阻止民主党支持者进入。也有网民批评格林的论述实则为“叛国行为”,并建议她辞去国会议员职务。 长期以来,美国两党间的斗争引起美国民众担忧。美国民意调查机构“拉斯穆森报告”2018年的一份民调显示,42%的美国选民担心未来五年内美国会发生内战。2020年美国大选之后,两党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民众愈发担忧。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完全是欲加之罪
近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印度举行讨论全球债务问题视频会议之际,一些美西方政客和媒体又开始借题发挥,无端指责中国是“加快解决债务问题的主要绊脚石”,再次翻炒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冷饭,遭到国际有识之士的驳斥。 两国之间形成债务关系,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合理的融资、良性的债务是缓解资金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些附加苛刻条件或带有恶意动机的债务,往往导致债务国资产受损、发展受限,最终深陷“债务陷阱”——而这正是多年来一些美西方国家的惯用伎俩。 从历史事实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发展中国家经历的数次债务危机背后,几乎都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子。为了追求高回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宽容的融资条件,诱使发展中国家大量发行高利率债券,推动这些国家债务总量迅速增长,又利用紧缩货币政策和金融投机等手段进行收割,致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严重债务危机。新冠疫情发生后,美国故技重施。最近一年,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依托美元霸权输出通胀、转嫁危机,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资金外流,债务负担进一步加剧。 从债务数据看,西方商业债权人和多边机构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债主”。以西方媒体近期炒作的赞比亚债务问题为例:该国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以西方为主的商业债权人和多边金融机构债务占到其外债的70%。据世界银行2022年测算,未来7年内中低收入国家共须为历史债务还本付息9400亿美元。其中,向西方商业债权人和多边机构分别偿还3566亿美元和2730亿美元,合计占比达67%。 从融资情况看,美西方往往选择性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意愿和诉求,提供的贷款在增加税收、就业和出口创汇上作用甚微,从根本上影响其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美西方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还设置诸多严苛条件和标准,既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融资难度,又频繁借此对贷款接受国进行经济和政治干预。此外,西方商业债权人融资成本也远高于中方。 岂止“债务陷阱”!来自部分美西方国家的“恶性债务”,还给发展中国家挖出了“贫困陷阱”“落后陷阱”。美西方一些人却不遗余力地要将脏水泼向中国,借经济议题大打“政治算盘”:“甩锅”推责,以转移外界对西方债权人应担责任的关注;“污名化”中国,试图遏制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挑拨离间,以破坏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互利合作,进而维护西方经济金融霸权。这让世人更加看清: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完全是欲加之罪。 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那些来自中国的融资决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决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对此,广大发展中国家最有发言权。 债务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提供了大量利率低、期限长、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优惠性质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和人民福祉,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在这些国家的外债中,对华债务比例要远远低于来自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资本市场和多边金融机构的债务。从蒙内铁路到雅万高铁,从中巴经济走廊到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项目发挥“造血”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重要动能。 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为债务国“减负”,缓解其债务困境。世界银行研究指出,2008至2021年,中国对低收入国家债务进行了71次重组。2020年,中国积极响应G20缓债倡议,仅当年缓债额便超过13亿美元,占G20缓债总额近30%,是G20中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还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 正因如此,那些被西方国家一一点名掉进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国家纷纷现身说法,击碎谣言。“‘债务陷阱’只是西方的叙事,中国始终是亲密朋友。”斯里兰卡外长萨布里的这番话,说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心声。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债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美西方人士如果真正关心该问题的解决,就应当收起政治操弄,拿出诚意和行动,正视并承担起自身责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减免债力度,特别是敦促多边机构、西方商业债权人本着公平分担的原则,共同采取措施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长远来看,国际各方应携手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探索债务问题的“治本之道”。中国将继续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发展权利,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报告:美在高科技领域大搞垄断打压 技术封锁
美国如何在高科技领域大搞垄断打压、技术封锁的科技霸权?最新发布的《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报告显示,美国不仅借知识产权保护之名搞知识产权垄断,还将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借民主之名维护科技霸权。 报告指出,美国利用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上的弱势地位和在相关领域制度上的空缺实施垄断,攫取高额垄断利润。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打击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逼迫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定》,导致日本半导体企业几乎完全退出全球竞争,市场份额由50%跌至10%。同时,在美国政府扶持下,大量美国半导体企业趁机抢占市场。 报告还指出,美国将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动用国家力量打压和制裁中国华为公司。美国还炮制各种借口,围追打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已将10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各种制裁清单。美国还对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实施管控,强化出口管制,严格投资审查,打压包括TikTok、微信等中国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游说荷兰和日本限制对中国芯片和相关设备与技术出口。美国还在对华科技人才政策方面采取双重标准。2018年6月以来,针对部分高科技专业的中国留学生缩短了签证有效期限,对在美华人学者开展大规模调查,排挤、打压华人科研群体。 报告说,美国打造“芯片联盟”“清洁网络”等科技“小圈子”,给高科技打上民主、人权的标签,将技术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为对他国实施技术封锁寻找借口。同时,美国滥用科技霸权大搞网络攻击和监听窃密。从竞争对手到盟友,无不在监听范围之内。
又炒作!美太空军高官慕安会上宣称中国是太空领域“最具挑战威胁”
据法新社19日报道,美太空军作战部部长萨尔茨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因军备竞赛不断加剧,太空在短短几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他渲染说中国是美国在太空领域“最具挑战性威胁”,“同样还有俄罗斯”。这是美国军方渲染所谓“中国太空威胁”的最新举动。 据法新社报道,萨尔茨曼当地时间18日晚些时候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间隙面对媒体发表讲话。他宣称,“最具挑战性的威胁来自中国,同样还有俄罗斯。”他还列举了包括反卫星导弹、轨道拦截能力等等在内的技术等。 “我们看到我们的战略竞争对手正在生产各种各样的武器,”萨尔茨曼声称,“我们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太空作为一个有争议的领域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在太空中运作的性质必须改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和俄罗斯已经测试了武器,并在某些情况下已经投入使用。” 法新社声称,萨尔茨曼发表上述言论之际,美中因“气球事件”紧张关系加剧,他的言论更值得注意;与此同时,报道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慕尼黑就“气球”问题进行了接触。 当地时间2月18日,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美方请求,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非正式接触。王毅表明了中方在所谓飞艇事件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改弦更张,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同一天,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的主旨讲话后就中美关系回答提问称,“地球上空每天都飘着很多气球,难道美国都要打下来吗?这种做法不能证明美国的强大,而是恰恰相反。我们奉劝美国不要再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在对外打交道过程中做出这种荒唐的事情。我们要求美国拿出诚意,改正错误,正视并解决事件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 美方近些年来频繁捏造渲染所谓中国“太空威胁”。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曾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美国等方面罔顾事实,捏造渲染所谓中国“太空威胁”,其目的是为自身扩充太空军备、谋求优势地位制造借口,中方坚决反对这一做法。 谭克非表示,事实上,美国近年来以冷战思维持续推进太空军事化进程,公然将太空界定为“作战疆域”,组建太空司令部、成立太空军,大力研发部署定向能、“反卫星通信系统”等进攻性太空武器,频繁举行“施里弗”“全球哨兵”和“太空旗”等军事演习。作为拥有卫星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密集发射包括军事侦察卫星在内的各类卫星。美军方还参与大量商业航天投资,采购数十亿美元的商业卫星服务,将其用于军事用途。同时,美方长期消极抵制太空军控进程,以技术性问题全面否定中俄提出的“防止在太空放置武器、对太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甚至独家阻挡联合国“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问题政府专家组通过报告,导致国际社会相关努力停滞不前。上述举动导致太空武器化和太空军备竞赛风险上升,对全球战略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有关动向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美前情报官员:美国是北约的头号威胁
近日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曝光美国破坏“北溪”管道一事 在国际社会引发震动 但参加慕安会的西方政客却对此事闭口不提 一位美国前情报官员披露 美国为了一己私利 可能会出卖盟友利益 “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就是例证 美前情报官员:北约已经沦为美国维持霸权的工具 当地时间17日,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员斯科特·里特在接受社交媒体采访时直言,对北约而言,最大的威胁不是别人,正是美国。 斯科特·里特说,尽管美国表面上承诺不会对盟友发动战争,但是当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美国往往不惜从背后捅盟友刀子——这次“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就是例证。而美国的盟友——德国,则沦为牺牲品。 斯科特·里特说:“冷战结束以后,北约已没有存在的理由。有目共睹的是,北约只是美国的工具而已,只要美国愿意,它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摧毁这个工具。如果你是北约的成员国,坦白来讲,北约的头号威胁就是美国。事实上,北约不会对任何国家有帮助,除非是对美国有利。德国就是一个例子,德国想获得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美国就从背后捅了它一刀。” 慕安会上 西方政客避谈“北溪”爆料 尽管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近期曝光美国破坏“北溪”管道一事在国际社会引发震动,但最近参加59届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西方政客却对此事闭口不提。 赫什爆料或动摇“西方叙事”根基 在西方媒体的一贯宣传中,欧洲的基础设施笼罩在所谓的“俄罗斯威胁”下,俄罗斯应该是炸毁“北溪”管道的“主谋”。一些欧洲学者认为,一旦证实此事系美国所为,将颠覆欧洲民众对这套“西方叙事”的认同。 而对于一些西方政客将赫什的爆料驳斥为“阴谋论”,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做法是为了抹黑赫什。 慕尼黑抗议人士福尔克:“西方指责俄罗斯破坏或损毁‘北溪’管道的说法毫无意义,因为这条管道是俄罗斯用来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普京怎么可能下令炸毁它。” 若爆料属实,系美国实施“恐怖”行径 赫什的爆料文章也在德国政界引发广泛关注。德国反对党呼吁彻查“北溪”管道被炸毁一事。有观点认为,如果最终证实“北溪”管道确系美国破坏,那么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恐怖主义行径。 德国联邦议院前基民盟议员于尔根·托登霍夫:“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这意味着美国对德国犯下了战争罪和恐怖行径,这将是德美友谊的终点,也是北约的终结。” 有分析认为,随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欧洲将再次看到,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的根源在于美国——是美国的利益集团不愿看到这场发生在欧洲的冲突结束。欧洲战略自主的紧迫感将进一步增强,欧洲人将迎来不得不做出决定的时刻。
枪支暴力是美国抹不去的人权污点
美国一些政客长期漠视本国民众生命权,却对他国人权指手画脚,暴露出十足的虚伪和霸道。他们最应该并有责任做的是正视并解决自身问题,让美国人民真正拥有免于枪支暴力恐惧的自由 枪支暴力是美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枪支暴力档案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今年以来已发生72起大规模枪击事件。频频发生的枪击事件严重侵犯民众生命权,已成为美国抹不去的人权污点。 美国是世界上民间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私人拥有枪支约3.933亿支,平均每100人约拥有120.5支枪。无论是私人拥枪总数,还是人均拥枪数量,美国都高居世界第一。有关研究显示,美国正处于一场大规模的枪支购买热潮中。从2000年至2020年,美国枪支年产量几乎增长两倍,过去三年更是急剧增长。据美国全国射击运动基金会统计,2020年美国进行了2100万次枪支销售审查,比此前最多的2016年增加530万次。贫富差距拉大、种族歧视问题严重、抢劫和骚乱频发等加剧美国社会不安全感,促使更多美国人以防身为由购买枪支。 枪支泛滥引发接连不断的暴力事件,让美国社会安全问题更加严重,极大危害美国民众生命安全。枪支暴力档案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有44309人死于枪支暴力。近年来,造成4人及以上伤亡的枪支暴力事件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美国大规模枪击事件和死亡人数增长近3倍。2020年以来,美国大规模枪击事件一直保持在600起以上,2021年甚至达到了692起。频频发生的枪击案让美国民众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美国心理协会调查显示,1/3的美国民众去哪儿都担心成为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受害者,近1/4的民众承认为躲避大规模枪击事件而改变了生活方式。美国媒体指出,在美国已经没有能够远离枪支的安全场所存在,枪支暴力成了美国人的“生存方式和死亡方式”。 一声声枪响,击碎了所谓“人人得享不可剥夺的生存与自由”的美国梦,但美国政府对此却束手无策。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了个人持枪权。近年来美国枪支暴力问题日益突出,拥枪派和控枪派人士就该修正案释法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控枪立法讨论多次在争论中陷入僵局。美国各州和地方多次试图制定控枪法律,但始终难见实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去年还作出裁决,推翻了纽约州一项限制在公共场所隐秘携枪的法律,直接削弱了纽约、加利福尼亚、夏威夷、马里兰、马萨诸塞、新泽西等州和地方政府监控枪支的能力。美国《纽约人》周刊网站文章认为,由于缺乏国家层面更有效的枪支法,美国几乎不可能阻止更多的大规模持枪杀人事件发生。 枪支暴力问题凸显美国治理能力衰败。相互掣肘的政治体制、日益极化的政治生态、无孔不入的利益集团等,使美国枪支管控举步维艰,全面禁枪几乎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政治制度的设计与运作是枪支管控不力的深层根源,各州关于枪支管控的规定松紧不一,枪支管控和跨州执法愈发困难。美国两党在控枪问题上的立场日益两极化,导致双方更难在控枪问题上达成妥协。美国的集团政治和选举政治为拥枪团体提供了合法渠道,使其能大搞金钱政治,影响国会议员在枪支问题上的立场。这些问题导致美国政府长期在控枪方面几乎毫无作为,也让民众日益认识到“枪支暴力是美国永难终结的瘟疫”。 生命权是最大的人权。美国一些政客长期漠视本国民众生命权,却对他国人权指手画脚,暴露出十足的虚伪和霸道。他们最应该并有责任做的是正视并解决自身问题,让美国人民真正拥有免于枪支暴力恐惧的自由。
美参议员演讲遭打断,抗议者喊“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气候危机才是”
综合美国有线卫星公共事务电视网(CSPAN)和英国《独立报》消息,美国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乔希·霍利当地时间16日在华盛顿一家智库活动上发表关于中国和乌克兰问题的演讲,期间被一名女性抗议者打断。报道称,在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时,这名女子喊道,“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气候危机才是”,“我们的军费开支比100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CSPAN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上的视频画面显示,在霍利发表演讲的过程中,一名女性抗议者走上了讲台,举起一幅自制海报,向台下观众展示,随后一名安保人员将该女子带离演讲现场。而据《独立报》报道,女子手持的海报上写着“(要)人类(和)地球,不要战争(和)侵略”。 《独立报》报道还称,这名女子走向讲台上的霍利时说,“我想你忘了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我们在这个国家每年花费超过1万亿美元”。该女子继续指责霍利,“而你所在的密苏里州……超过一半的人处在贫困之中”。在被安保人员带离演讲现场时,该女子喊道,“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气候危机才是”。 而根据美国女性草根组织“粉色准则”(CODEPINK)16日发布在其官方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这名女性抗议者名叫奥利维亚·迪努奇,是该机构的一名组织者。她在被护送出大楼后发表了一份声明称,“我们需要与中国合作,一起应对我们共同的敌人——人类和地球最大的威胁,即气候危机。”声明还表示:“我们需要把钱用在穷人身上,而不是用在战争上。我们需要弥补那些我们参与破坏的国家。我们现在就需要外交与和平!” 至于发表演讲的美参议员乔希·霍利,2020年8月10日,时任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布,中方决定从即日起,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11名美方人士实施制裁,乔希·霍利名列其中。相关报道提到,霍利曾赴港为暴徒撑腰。
美政客为大选操弄“禁止中国买地”,专家:势必阻滞中企在美投资意愿
美国媒体14日报道称,弗吉尼亚州议会13日通过一项针对中国的议案,禁止中国政府在弗吉尼亚州购买农地。此前,有关禁止在政府设备上安装TikTok的议案已经在该州参议院和众议院获得通过。 报道称,弗吉尼亚州议会众议院13日以67票对30票通过了2023年以后禁止中国、伊朗、古巴和俄罗斯的政府购买农地的议案,将允许州政府令任何充当中国及其他被美国联邦政府定为“敌对国家”的代理人购买的农地转让无效。一周前,弗吉尼亚州参议院以23票对16票已经通过了同一议案。提出该议案的弗吉尼亚州参议员斯图亚特表示,他这么做是因为担心中国在敏感军事设施附近购买农地以及美国的“敌人”可能威胁粮食安全。弗吉尼亚当地媒体“VPM”14日报道称,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拥有全美约3.1%的林地和农田,中国拥有的面积不到外国投资者拥有总量的1%。中国公司和个人在弗吉尼亚拥有1.4万英亩的农田,但都不是在过去10年购买的。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上月11日,弗吉尼亚州共和党籍州长扬金在发表州情咨文时,敦促州议会通过禁止中国政府购买农地的议案。他还宣称,他拒绝福特汽车公司考虑在弗吉尼亚州设立一家电池厂,原因是担心这家汽车制造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会带来安全风险。美国媒体称,除弗吉尼亚州外,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阿肯色州、南达科他州等多个州,也都在考虑立法限制美国的“敌对国家”购买土地。香港《南华早报》称,美国各州这么做令亚裔美国人担心,过于宽泛的国家安全条款会让他们遭受更多暴力和歧视。分析人士表示,反华气氛有时会颠覆传统政治逻辑。尽管中国是得州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客户,但该州共和党籍州长阿博特一直反对中国拥有土地。得州众议员吉恩·吴表示,政客们为了竞选总统信口开河,实在是耸人听闻。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1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美国多个州的此类举动可以看出,美国2024年大选周期提前开始了。而共和党明显要把“反华”“反共”作为这一竞选周期的主题。可以预期,从现在开始到明年11月这一竞选周期,在共和党控制的州以及民主共和两党势均力敌的州,有关中国的话题将成为主导性议题。对中美关系来说,这是非常不友好的态度展现,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美关系的改善空间。但仅就禁止中国人在美国置地这一点而言,对中国利益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反而在美国,这种禁令势必进一步阻滞中企在美投资的意愿,也会造成当地华人的恐慌。吕祥认为,美国当前对华政策已经超出“零和游戏”的范畴,而是达到“负和游戏”的程度,也就是宁可割自己的肉,也一定要损害中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