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警告:猴痘疫情在美国有失控风险

  据美国媒体当地时间7月3日报道,美国传染病专家和公共卫生倡导者警告说,拜登政府对猴痘疫情的反应太慢,美国有失去对这种疾病控制的风险。   警告称,美国政府对猴痘的反应,反映出该国在新冠疫情早期最糟糕的部分,即测试严重有限,疫苗推出缓慢,导致病毒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传播。专家表示,目前对猴痘的反应是“官僚的”和“缓慢的”,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将无法控制住这次疫情。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截至目前全美共检测出460例猴痘确诊病例。但专家表示,这个数字肯定是被低估的,因为许多可能被感染的人还没有机会进行检测。

拜登回应是否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后,外媒:G7峰会前不太可能决定

  路透社21日晚引述知情人士的话披露称,美国总统拜登正考虑取消对一系列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以抑制通货膨胀,但在下周七国集团(G7)峰会之前不太可能就此做出相关决定。      据报道,三名消息人士称,白宫官员上周五与拜登讨论了减少前总统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问题,其中包括可能大幅削减关税,但尚未就最终行动的规模问题作出决定。   消息人士称,拜登的顾问们正在研究特朗普时代对数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他们认为,其中许多加征关税的决定缺乏战略价值。两位消息人士还称,拜登的主要助手们在关税问题上进行了数周激烈辩论后,这位美国总统倾向于在关税问题上迅速采取行动,并且希望在11月8日国会中期选举之前利用一切手段来为美国通胀问题中不断飙升的物价降温。   随着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不断上升,美媒频频传出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取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消息。据彭博社18日报道,拜登当日在特拉华州被记者问及是否已决定取消加征的关税时表示,他将“很快”与中方会谈,并正在权衡是否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采取行动。   “通胀和利率双双上升,美国经济摇摇欲坠。”《华尔街日报》18日报道称,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经济的关键领域出现急剧下滑,引发经济复苏陷入停滞、甚至可能出现衰退的担忧。多项数据表明,持续的供应短缺、创40年新高的通胀率及美联储旨在抑制通胀而实行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的举措都在给美国经济泼冷水。据美媒报道,虽然取消对中国的部分关税不太可能大幅降低通胀率,但美国政府官员承认,他们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来应对飙升的物价。

美FBI局长又来抹黑中国,外交部:充分暴露冷战零和思维

  经常渲染所谓“中国间谍威胁”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又出来表演了。继本月早些时候与英国军情五处(MI5)负责人肯·麦卡勒姆一起诬称“中国决心要窃取其技术以获得竞争优势”后,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再次声称,所谓“中国间谍活动”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最大威胁。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   据《金融时报》11日报道,克里斯托弗·雷在访问英国期间接受该报采访时宣称:“从很多方面来说,中国都是我们和我们的盟友所面临的最严重、最广泛、最全面的长期威胁,我们必须时刻将这一威胁放在心头第一要位。”他声称,FBI每隔12个小时就会开启一项涉华调查,妄称“我们和盟友愈是反击,中国政府就会愈发懂得如何掩饰某些活动”。克里斯托弗·雷说:“中国迫使西方企业越来越难向潜在的中国商业伙伴进行尽职调查。”因此,FBI和MI5希望促进与企业的合作,给予他们防范“间谍活动”的工具。克里斯托弗·雷还称,许多美国大学也在同FBI就防范“中国间谍活动”开展密切合作。   《金融时报》提到,自2017年上任以来,克里斯托弗·雷曾多次通过美国国会听证会和各种国内演讲大谈所谓中国威胁。上周,他更是在访英期间罕见地与英方情报机构高官联手造谣,宣称“中国政府对我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最大的长期威胁”,并强调“我们”不仅包括英美两国,还包括“在欧洲和其他地方的盟友”。   克里斯托弗·雷显然对此次出访英国与英方兄弟联手搞“中国威胁论”双簧表演很满意。他专门对《金融时报》表示,此前FBI和MI5负责人联手从未在任何议题上这么做过,这凸显“中国威胁”的严峻性,但也说明英美两国团结一致,将“中国威胁”视为需要优先应对的问题。   中国网络安全公司曾发布系列报告,揭露美国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发动网络攻击。数据证明,美国才是真正的“黑客帝国”。针对克里斯托弗·雷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美国有关政客一贯渲染“中国威胁”,抹黑攻击中国。这名情报官员的言论充分暴露了其根深蒂固的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

日本市民团体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叫停日政府为安倍举行“国葬”

  综合日本共同社、富士新闻网(FNN)报道,日本市民团体“监视权力犯罪实行委员会”当地时间21日下午在东京都宣布,已向东京地方法院提出申诉,请求法院叫停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为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国葬”的决议。      综合日媒报道,根据申诉书,该市民团体认为,日本政府不提交国会进行讨论,直接计划在内阁会议上敲定有关安倍“国葬”决议这种做法“违反宪法”,“违背民众意愿”。   该市民团体事务局长田中正道在记者会上表示:“在日本国民和在野党之中,都有反对国葬的声音,应该在国会上就此事进行议论。”      据日媒此前报道,安倍晋三8日在奈良市中枪身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4日宣布日本政府将为安倍举行“国葬”。   综合此前日媒报道,鉴于安倍在任期间“森友学园”丑闻缠身等因素,在日本民众以及在野党中,存在反对安倍“国葬”的声音。日本政府计划于9月27日为安倍举行“国葬”,并将在7月22日内阁会议上通过这一决议。

安倍遇刺这事儿,还真不简单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昨天遇刺身亡,这名被称为“日本战后最成功、最强大的政治人物”迎来如此悲惨的结局,是很多人万万没有想到的。讽刺的是,最近美国媒体因为枪击案频发,而羡慕地介绍日本严格的控枪措施,以及日本很多年份死于枪击的人数在个位数的事实。然而,现在这个国家权势排行榜名列前茅的人物,却在光天化日之下,轻易地被枪杀了。整个事件透露出诸多诡异之处,这件事情不简单啊。   当地时间7月8日中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0点半)左右,正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车站附近街头进行助选演讲的日本前首相、众议院议员安倍晋三遭遇枪击,倒在血泊中。   日本每日放送电视台报道称,在救护人员抵达时,安倍尚有意识,但稍后媒体就援引消防部门的话说,安倍晋三被认为处于心肺功能骤停的状态,他们紧急用直升机把他送往另一家医院救治。   最终,医院没能挽回安倍的生命。下午5时许,日本NHK电视台称,确认安倍晋三已经死亡,终年67岁。   事件传出后,无论是日本,还是国际社会,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日本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枪支管制法律,但它的前首相却死在了枪口之下。   日本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却未能保证最有权势人物的安全。   枪击事件特别“悲惨和令人惊讶”,日本天普大学的一位教授告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这当然不是我们习惯看到的东西,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枪支暴力。我们是世界上凶杀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枪支在日本受到严格管制,日本拥有约1.25亿人口,但每年死于枪支的人数通常为个位数,每年很少超过10人。   对于普通日本公民来说,获得枪支执照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拥有便携、不易被发现的手枪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安倍遭到枪杀这事儿,处处透露着诡异。   其一,奇怪的枪支。   日本媒体报道称,因枪杀安倍而被捕的男子使用了“手工制造”的武器。   《现代business》说,凶手使用的黑色自制枪支或为3D打印机制作。但也分析认为,凶手拿的是一把普通的自制双管霰弹枪。不管如何,已经确定武器是自制的。   奈良警方证实,他们在嫌疑人家中发现多件自制武器,并且这些武器与此次袭击中使用的武器相似。   武器虽然是自制的,但杀伤力却惊人。根据医院方面透露细节,导致安倍晋三身亡的直接原因是,枪击导致其心脏血管破裂,多个部位大量出血,完全无法止血。   据医院判断,子弹从安倍晋三的脖子前部射入,贯穿心脏。   由此可见,凶手在枪杀安倍晋三这件事情上,动了不少心思。   自制的枪支,意味着它不像制式枪械那样,可以追溯来源,从而查到很多线索。威力巨大,意味着凶手根本就没想着让安倍生还。   其二,可能患有精神病的凶手。   据当地媒体报道,凶手叫山上彻也,现年41岁,现居住在奈良市。他曾于2002年进入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至2005年。   到底是抱着什么样的仇恨,让此人铤而走险去刺杀安倍呢?   日本媒体报道称,山上彻也告诉日本警方,“他对安倍不满,就是打算杀掉他。”但随后他又表示,其作案动机“不是出于对安倍政治思想的怨恨”。   奈良县警方表示,山上彻也重复着说让人难以理解的话,正在慎重调查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日本《每日新闻》透露,山上彻也引用了某宗教团体的高管的名字,并作出不自然的陈述,大意是“我打算瞄准这名高管”。然而那名高管当时不在现场。...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敦促美国积极回应伊朗合理诉求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6月30日在安理会伊核问题公开会上发言表示,美国作为伊核危机的始作俑者,应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回应伊朗合理诉求。   张军说,为推动伊核问题复谈进程继续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尽早取得积极成果,要秉持正确是非逻辑。美国上届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单方面退出全面协议,持续对伊朗极限施压,这是当前伊核危机的根源所在。美方作为伊核危机的始作俑者,理应认识到自身责任,彻底纠正错误,尽快做出政治决断,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回应伊方合理诉求。美方一边口口声声表示愿为重返协议作出努力,一边却在复谈期间对伊朗和第三方追加升级制裁,这显然不利于谈判取得进展。美方应重信守诺,解除所有相关对伊单边制裁及“长臂管辖”措施,确保伊方可充分获得全面协议的经济红利。   张军表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美、英、澳开展核潜艇合作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达成以来,核武器国家首次公然向无核武器国家转让核武器材料。无论三国对核潜艇合作冠以何种名义,都掩盖不了其核扩散行为的本质,消除不了其对伊核问题政治外交解决产生的负面影响,改变不了对地区和平稳定造成的风险。这种双重标准和破坏《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目标和宗旨的做法必须予以纠正,以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权威性和有效性。   张军说,对话协商是解决伊核危机的唯一正确途径。有关各方应相向而行,坚持政治外交解决大方向。中方欢迎并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赞赏欧盟近期开展的斡旋工作,希望欧盟继续发挥协调员独特作用,为推动各方体现更多灵活作出更大努力。   张军表示,自去年以来,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目前谈判已到最后关头,中方欢迎美伊在多哈重启间接谈判。希望有关各方增强紧迫感,尽快就剩余未决问题达成共识,为恢复全面协议完整、有效执行扫除障碍。   张军说,当前形势下,各方均应保持理性克制,不要采取导致局势轮番升级的非建设性举措。中方反对将国际原子能机构事务政治化,反对有关国家日前强推机构理事会通过涉伊决议,支持机构与伊方通过对话合作解决未决问题。

屡屡作出重大争议裁决,6名大法官推动美国“向右”

  “美国最高法院还会向右走多远?”推翻近半个世纪前在美国联邦层面确立堕胎权的判例“罗诉韦德案”后,美国媒体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以此案为代表的一系列裁决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6名保守派大法官,也因此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最高法院挫败拜登减排计划   “最高法院限制拜登减排的权力”,6月30日,美国最高法院以又一个6比3的投票结果,就西弗吉尼亚州(代表19个主要由共和党领导的州和大煤炭公司)针对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的诉讼作出裁决:美国国会没有根据《清洁空气法》的一项条款授予EPA制定排放上限的权力。美国福克斯新闻称,“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标志着拜登总统的气候计划遭遇重大挫折”。   这只是在短短一周之内,美国大法官作出的若干项引发广泛争议的裁决之一。6月23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3的表决结果裁定,纽约州限制民众在公共场所携带枪支的法律违反美国宪法;6月24日,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女性堕胎权将不再受美国宪法保护;6月27日,最高法院作出裁决,支持一所公立高中的美式橄榄球教练在赛后试图跪在赛场上祈祷的做法。   美国大法官到底有多牛   美国最高法院近期接连作出重要裁决,显示了其在美式三权分立体系中的重要角色,但其浓厚的保守派色彩也让人们开始质疑这种制度安排是否合理。   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司法系统最终上诉法院,有权评审和推翻下级法院裁决,同时也是美国宪法的最终解释者。大法官享有终身任期,除非出现去世、辞职、退休或被弹劾的情况。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大法官被罢免的情况。   这意味着大法官拥有很大权力。目前,联邦最高法院中有6名保守派大法官、3名自由派大法官。这个格局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一笔非常重要的“政治遗产”。特朗普上任之初,最高法院保持着微弱的平衡,4名保守派,4名自由派,加一名“摇摆票”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特朗普任内先后任命了3名保守派大法官,其中两人替掉的是“摇摆票”和自由派,使保守派以6比3取得绝对优势。   风口浪尖的保守派大法官   2020年10月27日至当地时间2022年6月30日中午,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组成。(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官网)   6月30日宣誓就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杰克逊属于自由派法官,而她接替的布雷耶也是自由派。因此,她出任大法官不会改变最高法院的格局。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6位保守派大法官:   小约翰·格洛弗·罗伯茨(合影前排左三),出生于1955年。2005年9月,罗伯茨获时任总统小布什提名,就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17任首席大法官,当时他年仅50岁,是美国两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首席大法官,从那时起,美国最高法院也被称为“罗伯茨法院”,因为按照传统,最高法院以时任首席大法官的名字命名。罗伯茨多年在白宫、司法系统工作,曾被称为“美国最出色的上诉律师”。担任首席大法官后,他曾向最高法院递交过39个案件,其中25件胜诉。作为首席大法官,他主持了奥巴马、特朗普、拜登的总统就职典礼。   克拉伦斯·托马斯(合影前排左二),出生于1948年。他是第二位非洲裔大法官。自1991年被任命以来,托马斯是美国最高法院任职时间最长的大法官。尽管是黑人的后代,但托马斯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保守派,他强烈反对堕胎与平权法案,在提名时便遭到民主党与左翼的反对。托马斯是最近推翻“罗诉韦德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托马斯曾对美媒说:“自由派让我的生活痛苦了43年,我也要让他们的生活痛苦43年。”   塞缪尔·阿利托(合影前排左一),出生于1950年。2006年小布什提名他为大法官。阿利托从小在一个相对富裕、舒适的意大利中产阶级移民家庭长大。中学毕业后,他加入美国陆军预备队服了三个月现役,之后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深造。1975年毕业后,阿利托进入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并逐渐在法律界获得威望,被认为是“可靠的保守派”。   推翻“罗诉韦德案”的裁决意见书就由阿利托撰写,意见书中写道:“‘罗诉韦德案’的裁决从一开始就错得离谱。”“堕胎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道德问题。”   尼尔·麦吉尔·戈萨奇(合影后排右二),出生于1967年。戈萨奇是特朗普提名的第一位保守派大法官。2016年2月,保守派大法官斯卡利亚去世。时任总统奥巴马提名自由派法官加兰(现任美国司法部长)为大法官,但当时共和党人在参议院以选举活动正在进行为由,拒绝举行听证会,中止了关于加兰的任命程序。直到2017年特朗普上台之后,提名当时49岁的戈萨奇出任大法官,保守派重新维持了最高法院的多数。   布雷特·卡瓦诺(合影后排左一),出生于1965年。卡瓦诺是特朗普任命的第二位保守派大法官。卡瓦诺与戈萨奇都曾就读于乔治城预科学校,卡瓦诺是比后者高两个年级的“学长”。他参与了关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莱温斯基丑闻中滥用职权和伪证的调查,并协助撰写了关于该案的《斯塔尔报告》。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卡瓦诺是小布什竞选团队的成员。2018年,提名卡瓦诺接任大法官时,有3名女子实名指认他在高中和大学时代有不当性行为,卡瓦诺予以否认。最后,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对他的大法官提名。   埃米·巴雷特(合影后排右一),1972年出生,是目前最年轻的大法官。2020年9月18日,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9月26日,特朗普提名巴雷特为大法官,之后仅一个月时间,参议院就走完程序通过巴雷特的提名。这时距离美国大选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如果拖到选举之后,大法官的提名就可能落入自由派之手。巴雷特信奉宪法原典主义,反对同性恋婚姻、反对堕胎,因此深受保守派青睐。由她接任与她立场全然不同的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可以说是美国2020年大选前特朗普的最后一次胜利,而这一提名的影响,在今时今日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想挑中方毛病?美媒:美参联会主席下令审查过去5年中美舰机互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18日报道,3名美国国防官员透露,鉴于对中国方面在印太地区的所谓“强势行为”的担忧加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已下令,对过去五年中美武装力量之间的互动进行全面审查。      报道称,通过启动审查,米利寻求详细了解中美武装力量过去5年的所有互动,尤其是任何因中国飞机或舰艇距离美国军事资产太近而可能被视为所谓“不安全”或“不专业”的互动。匿名美国国防官员告诉CNN,审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国军事活动模式的任何变化。      米利在给CNN的一份书面声明中宣称,“十多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军事领域崛起”,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变得更加“大胆”。他还宣称,“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和管理竞争将减少战略风险。美国军队的重心是现代化和战备。我们的合作伙伴和盟友联络网是力量的源泉。”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五眼联盟盟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前段时间炒作所谓“解放军对其军机实施拦截”事件,加防长声称,中国“拦截”加拿大军机是“非常令人担忧和不专业的”。就此,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此前回应称,澳、加方有关言论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澳大利亚军机进入中国西沙附近空域抵近侦察,不顾中方反复警告,连续逼近中国西沙领空;加拿大军机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借口,加大对中方抵近侦察并挑衅,危害中国国家安全,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敦促有关国家停止散布虚假信息,停止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推高海空紧张局势的行为,以实际行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谭克非强调,不管打着什么旗号、寻找什么借口,派遣军机到别人家门口招摇挑衅、危害他国国家安全,都是毫无道理可言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都不会对这种行径坐视不管,中国军队当然也不例外。对于此类冒险挑衅行为,我在此强调两点:一、来一次反制一次;二、不请自来者后果自负。

中国代表呼吁联合国持续关注美加澳土著妇女和女童权利遭侵犯问题

6月20日,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与暴力侵害妇女问题特别报告员对话时发言,呼吁联合国人权机制持续关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著妇女和女童权利遭到侵犯问题。 中国代表表示,暴力侵害妇女问题特别报告员在其向人权理事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参与政治活动的土著妇女遭到暴力侵害、美国土著妇女和女童寻求司法正义障碍重重、澳大利亚土著妇女被监禁率居高不下、加拿大对其土著居民犯下种族灭绝罪、加《印第安人法》包含明显性别歧视内容等,中方对此深表关切。 中国代表指出,美、加、澳等国历史上长期实行对土著人的种族清洗和文化灭绝政策,今天仍存在严重的系统性种族歧视。在这些国家,土著妇女和女童遭到压迫和歧视,面临严重的暴力侵害危险。中方敦促上述国家正视历史罪行和现实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消除针对土著妇女和女童的歧视和暴力,对暴力侵害行为进行调查,追究肇事者责任,为受害者提供救济和赔偿。中方呼吁联合国人权机制持续关注上述问题。